墨竹,画竹必须要爱竹,爱竹要由观竹而起,观竹莫如亲自养竹,文同是这样的,郑板桥也是这样的。他们的居处遍植翠竹,常年与竹为伍,精观细察竹的不同形态,竹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文同的墨竹出神入化就是通过观竹,研究竹后对竹的充分理解,而做到胸有成竹原因,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也认为“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从文同的做到“胸有成竹”,到郑板桥的“胸无成竹”,历数了墨竹表现方法的变迁。郑板桥“胸无成竹”与文同的“胸有成竹”是不矛盾的,这是写实到写意的演变过程,因郑板桥墨竹主张技巧为构思服务的写意精神,这种写意画与文同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有所区别,所以有“成竹”到“忘竹”之变迁。

当代画竹名家孙宝元的墨竹呈古出新,孙宝元老师和历代画竹名家一样,喜竹、爱竹、养竹。孙宝元老师的墨竹是由文同的“胸有成竹”到郑板桥的“胸无成竹”的高度呈现。文同的“浓墨为面,淡墨为背”,郑板桥的“以书法写竹”( “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无不被孙宝元老师借鉴采纳,并呈古出新,自成墨竹体系。孙宝元的墨竹构图险时,如出奇兵,不拘一格。稳时静如处子,悠悠尔雅。

观孙宝元老师墨竹,用笔洒脱,竿、节、枝、叶,一写而就。画小枝疾速行笔,画竹叶或聚或散、疏密有序,竹竿用笔、用墨巧妙。充分展现了孙宝元老师对竹的深刻的理解和非凡的笔墨成就。

孙宝元老师墨竹多以写意,风竹、雨竹、雪竹,或者新笋、单枝以及丛竹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画面的墨竹高低错落,新旧荣枯,恰到好处,无不精妙,使得画面清新脱俗,超然物外,与众不同。

画竹名家 孙宝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