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畫竹必須要愛竹,愛竹要由觀竹而起,觀竹莫如親自養竹,文同是這樣的,鄭板橋也是這樣的。他們的居處遍植翠竹,常年與竹爲伍,精觀細察竹的不同形態,竹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變化。文同的墨竹出神入化就是通過觀竹,研究竹後對竹的充分理解,而做到胸有成竹原因,宋代書法家黃庭堅也認爲“有成竹於胸中,則筆墨與物俱化”。從文同的做到“胸有成竹”,到鄭板橋的“胸無成竹”,歷數了墨竹表現方法的變遷。鄭板橋“胸無成竹”與文同的“胸有成竹”是不矛盾的,這是寫實到寫意的演變過程,因鄭板橋墨竹主張技巧爲構思服務的寫意精神,這種寫意畫與文同高度寫實墨竹畫在技法上有所區別,所以有“成竹”到“忘竹”之變遷。

當代畫竹名家孫寶元的墨竹呈古出新,孫寶元老師和歷代畫竹名家一樣,喜竹、愛竹、養竹。孫寶元老師的墨竹是由文同的“胸有成竹”到鄭板橋的“胸無成竹”的高度呈現。文同的“濃墨爲面,淡墨爲背”,鄭板橋的“以書法寫竹”( “書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無不被孫寶元老師借鑑採納,並呈古出新,自成墨竹體系。孫寶元的墨竹構圖險時,如出奇兵,不拘一格。穩時靜如處子,悠悠爾雅。

觀孫寶元老師墨竹,用筆灑脫,竿、節、枝、葉,一寫而就。畫小枝疾速行筆,畫竹葉或聚或散、疏密有序,竹竿用筆、用墨巧妙。充分展現了孫寶元老師對竹的深刻的理解和非凡的筆墨成就。

孫寶元老師墨竹多以寫意,風竹、雨竹、雪竹,或者新筍、單枝以及叢竹都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畫面的墨竹高低錯落,新舊榮枯,恰到好處,無不精妙,使得畫面清新脫俗,超然物外,與衆不同。

畫竹名家 孫寶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