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啓七年(1627年)明熹宗駕崩,沒有留下子嗣遺詔宣佈由他生前十分喜歡的弟弟信王朱由檢即位。這當然是個順理成章的事情,無論是遵循先帝的遺願,還是按照皇室血統的排序,朱由檢都有十分充足的資格入承大寶。按照帝制時代的慣例,有了遺詔並不等於就可以馬上即位,還必須有宗室王公、文武大臣的勸進表纔行。這個容易,新主子即將上臺,下面有的是表現積極、想給將來的皇帝留下好印象的人,草擬勸進表的,必定是德高望重、勞苦功高的前朝大臣且這也是他爲官生涯中莫大的榮譽。

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

可是,勸進表上了三次前兩次都被朱由檢即後來的崇禎帝回絕,理由不外乎是,皇兄剛剛駕崩,自己內心異常悲傷,哪能在這種情形下做皇帝,聽起來誠摯而讓人感動。大臣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繼續上表,直到即位者答應爲止,等到第三次上表,崇禎帝裝出一副沒辦法的樣子答覆說:

“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而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遺命在躬,不敢固遜,勉以所請。”

好一個“勉以所請”!其實箇中奧妙,即位的人明白勸進的大臣們也明白,彼此誰也不點破,煞有介事、心照不宣地玩一場,這個遊戲越逼真效果越好。

每次先帝駕崩新皇即位前,都會有這麼一場戲,千百年來都這樣玩着,沒誰覺得荒謬,似乎已成了歷代帝王必須要遵循的習慣法,江山可以易主,而這個把戲玩起來的程序卻幾乎沒有變化,這大概是我中華文化燦爛輝煌之處吧。不僅僅是同一皇室的皇位更替,即使是異姓之間的革命、篡位都是如此。

崇禎的祖宗朱元璋,帶領衆人打下一片錦繡河山,目的還不是自己當皇上?哪個大臣如果覬覦就要到手的龍椅,他必定死無葬身之地,而且朱元璋當時完全可以不當皇帝,他和龍鳳王朝的皇帝韓林兒有名義上的君臣關係。可他讓廖永忠等人去迎接韓林兒,讓這位傀儡皇帝不明不白淹死在江中,掃除自己當皇帝最大的一個障礙。就這樣一個想當皇帝都快想瘋了的人,當皇帝的理由是“以羣臣推戴不已”

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在財主家放牛

曹丕篡了劉家的皇位,也就罷了,還非得讓獻帝自己下禪讓的詔書,講天命已不在劉而在曹,自己德薄才鈍不堪人主,爲了天下蒼生須讓位給曹,曹丕照例要推讓兩次。如此殘酷的權力爭奪,外表非得要蒙上假客氣的套子,何其滑稽。所以曹丕在登皇帝位時,恍然大悟,被後人稱頌不已的堯舜禹禪讓佳話,當初可能也就是在武力威逼下的假客氣。因爲那時候的史料很少,後人誤以爲所謂上古三代的政治文明建設真的那麼好。直到今天,西方的洋人都沒學會這種謙遜的美德。

清朝的黃遵憲在美國目睹總統選舉,他認爲那些競選工作太難讓人接受了,競選者一方面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一方面攻擊對方的缺陷,黃遵憲認爲這樣的人怎能當一國之主?我們這裏不但皇帝即位需要勸進,皇帝自己想退休大臣們和皇位繼承者也要慰留,因爲大家不知道老皇帝這樣表示,真實的意思如何,是不是來測試一下大家的忠誠。誰草率地將其當成真客氣,就該倒大黴了。

乾隆即位之初,就發誓在位時間不能超過他爺爺康熙的61年,因此等他當完60年皇帝時,便想做太上皇,將皇位傳給後來的嘉慶。

乾隆去世後,嘉慶在10天內處死了和珅

包括嘉慶在內的臣子們,那可是苦苦哀求乾隆收回成命呀,似乎沒了乾隆主政,清朝的早晨就可能升不起太陽,好在乾隆這次是真的想退休,嘉慶得以順利即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