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书,我遇到的那些守信和失信的书商

我在上网买书的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店主都是诚实守信的,标注的品相、版本的准确度、寄书的包装和速度都是不错的,少数店主会有标注虚高的现象。我遇到的疑似销售诈骗的只有一次。那是湖北的一个叫“住林”的贩书者,他没开网上书店,只是发帖子卖书,而且都是品种稀缺的好书。我在他那里买到过版画本的《两宫之间》、《甘露宫》等书籍,还有过三四次交易,都算比较靠谱。2005年7月,他又发布了一批好书,我选购了《钱锺书集》10种13册、《郑孝胥日记》5册等书籍。通过网上银行付款之后,两周多时间没有收到书。我就发信息给他,不回。又过了一段时间,仍不回复。我就在论坛上发帖子询问别人,谁知陆续有二十二个人反映在他那里订书付款后未收到书。

我们试着以他留的手机号和银行账号来咨询当地书友,看能否追查或报案。其中有一网友自告奋勇帮我们解决,他是湖北公安部门的。不过后来他也告诉我们,这案子不好弄,一是单个人的受骗金额太小,达不到立案标准;二是被骗的网友联合起来金额倒是足够,但证据又不好凑齐,总之,不好弄。他甚至反映到了当地政法委书记那里,也无济于事。我奇怪,既有银行账户、户名,又有手机号、姓名,怎么就会查不到呢?因为网友的损失多在几十元至几百元钱,专程去湖北处理此事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后来有一网友查到“住林”的最后留言,说几月几日去北京,回来后马上发书云云。我们大家又善良地推测,莫非是他在赴京途中遭遇车祸而殒命了,而非故意拖着不发货?总之在种种猜测和努力之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是我在孔夫子网上购书的一次最惨痛的教训。

网上购书,我遇到的那些守信和失信的书商

我在孔网买书,有过几次与店主关于品相的纠纷,多求助于孔网的管理员,遇到的往往是和稀泥或者偏向店主,最后不了了之。尤其是后来孔网收费以后,为了稳住店主,我觉得有些策略失误,在产生纠纷时不及时处理店主,很多时候不惜牺牲顾客利益,因而造成了一些欺诈事件,给孔网带来不好的声誉。在这点上,淘宝网的处理就透明得多、也及时得多,不仅先行退款,而且查明欺诈的,不退款就大力封店;因为他们知道,不维护好购买者的利益,顾客离你而去,任你店主再多也会衰败的。

我在孔夫子网上最有戏剧性的一次买书经历,是2006年购买的那本曹聚仁签名题赠的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精装本。那也是一次在论坛上发布信息的交易,发帖者是一个广州人,只有书影,未标书价。那是一本香港听涛出版社1970出版的周作人《知堂回想录》,是曹聚仁签赠给“吉如先生”的。经过我与他数次交流,他同意以1300元的价格出售。由于他不是孔网店主,交易的安全性不能保证,为吸取上次的教训,我就找了位广州的朋友,约好地点与他当面交易,验书付款。谁知,在交易前,他又变卦,说是不卖了。经过短信数次讨价还价,他把价格提高至1700元,才愿意出面成交。

经查阅资料,曹聚仁自署书斋名为“听涛室”,他出版过《听涛室人物谭》,这个听涛出版社当是曹聚仁自己所操作。我们所常见的《知堂回想录》多是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于1970年5月出版的上下两册;而我手头的这本《知堂回想录》,是1970年7月出版的,比它晚了2个月,是一卷本的精装本。经查,因为三育初版本卷前刊有一封周作人致曹聚仁的书信,里面有对许广平不敬的言辞,因而被上峰责令追回,过两个月后又推出了这个删除书信的“听涛版”。最重要的是,此版本稀见还在于它是曹聚仁签赠给“吉如我兄存”的,我查找南天书业公司1973年8月出版的两册《周曹通信集》,发行人就是李吉如,可见他是南天书业公司的老板。曹聚仁晚年病重,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李吉如为曹聚仁预支稿费,曹才把《周曹通信集》放在他的出版公司出版,还签赠《知堂回想录》给他。因而,这本《知堂回想录》是我收藏的最有价值的周作人版本之一。

网上购书,我遇到的那些守信和失信的书商

网络真是好东西,它圆了很多人收集不同作家各种版本的梦想。2000年我在深圳工作时,就见到一位相熟的书友在孔夫子网购得过周作人著作的大部分民国初版本20余种,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我自己就在孔夫子上买到了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苦茶随笔》、《风雨谈》、《苦口甘口》、《立春之前》、《书房一角》、《药味集》、《药堂语录》、《秉烛后谈》等初版本,以及周黎庵的民国29年《吴钩集》、周佛海的民国31年《往矣集》,文载道(金性尧)的民国33年《风土小记》,纪果庵的民国33年《两都集》,钱锺书的《围城》、《谈艺录》初版本,沈从文《废邮存底》、《黑凤集》、《边城》初版本,黄裳的民国35年处女作《锦帆集》、民国37年的《旧戏新谈》,还有他解放后的通讯集《新北京》,杂论集《西游记与白蛇传》、《谈水浒戏及其他》,以及有他新时期始终没有提到过的《一脚踏进朝鲜的泥淖里——拟美国兵日记》、《和平鸽的翅子开了》等等。这些收藏,比之在京沪等地的大佬们固显寒酸,在我已相当满足了。

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研究人士,买这些书也就是花钱买一乐,用一刻闲暇、一缕闲情、一点闲钱来满足自己的癖好而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