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俄罗斯也有部分议员认为,少年军校会让孩子们失去快乐童年,但此观点很快就遭到了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邦达列夫的驳斥,他认为,一个民族的衰败,必然是由于其软弱和愚蠢所致,依靠画笔和歌声不会让国家获得真正的和平安定。刚入学的孩子就要接受严格的体检,经常性的突击抽查也是家常便饭,当中国孩子还在和钢琴和画笔打交道时,俄罗斯少年军校的学生却开始了和自动步枪、火箭筒和手榴弹为伴的生涯。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一直被家长们奉为至理名言,中国青少年儿童离不开学习-考试-争名次争奖状的循环,非但如此,各种培训班也填满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作为中国北方邻国,俄罗斯同样重视对少儿的课外教育,但俄罗斯儿童面对的课外活动,是严酷的国防军事训练。

▲一名小学员正在教官教导下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肩扛导弹

俄罗斯人起源于古代游牧渔猎民族,严酷的环境使他们变得尚武好战,在亚洲农耕民族看来,这些北方强邻就是蛮族。苏联卫国战争时,不少苏联儿童也加入战火。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今天的俄罗斯,军事文化一直浸透在该国一代代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家长认为,平静的湖面培养不出优秀水手,只有疾风恶浪的大海才是好水手的摇篮,自己的下一代如果没有继承自己这一辈的尚武传统,就等于民族会灭亡。

▲没枪高,就要学会熟练组装拆解枪械

在俄罗斯,少年军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资格进入这些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往往多半也是现役军人、烈士或曾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者的后代。刚入学的孩子就要接受严格的体检,经常性的突击抽查也是家常便饭,当中国孩子还在和钢琴和画笔打交道时,俄罗斯少年军校的学生却开始了和自动步枪、火箭筒和手榴弹为伴的生涯。在这里,蒙眼拆卸组装武器,高难度伞降,准确使用轻武器几乎成为家常便饭,常人更难以想象的是,一对一或者团体对团体的残酷格斗训练也是他们的日常课程。打倒你的对手,否则这堂课不会结束!这就是格斗训练课程中教官的口头禅。一般来说,家长们并不会因此而心疼孩子,不少驻扎于边远基地的官兵们还乐见于自己的孩子自幼接受军营生活,以便接自己的班。

▲格斗、泅渡、空降、越野和潜伏,是少年军校的日常课程

如果有人认为这些军校的课程只有这些,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类似于苏沃洛夫军校和奥伦堡军校的少年军校,目的都在于培养未来的优秀军官,稚嫩的学员还要学习包括日常的各种文化课、军事战略战术战史、社交礼仪、心理洞察以及艺术等。他们往往要在这里度过长达10年的时光,只有通过随时可能让自己退学的一次次考核,他们才有资格毕业。当他们毕业时,不但在学识和多才多艺方面胜过很多普通学校的同龄人,其强壮体魄和专业性军事素养更是一般同龄人望尘莫及的。值得一提的是,常年的军校生活也让他们产生了军人式的价值观,某调查问卷显示,他们的偶像基本都是俄罗斯著名科学家、军事家或知名英雄,几乎没有人会将当红歌星影星作为偶像。

▲中国孩子不会想到,自己的俄罗斯同龄人在玩火箭筒

此外,俄罗斯少年军校不会因为学员是女孩而怜香惜玉。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曾直言,希望少年军校招收更多10-17岁的女孩。对女孩来说,她们面对的课程难度比男孩有过之无不及,除了也要和男生一样熟练使用各种单兵武器以外,还要学习专业的特工课程,因为俄军希望这些女生以后能够成为出色的女性军事间谍。对女生来说,她们的学习条件无疑是严苛的,不得化妆,不得使用手机,不得随意外出。在学习计算机、外语、格斗和反恐的同时,还必须精通于舞蹈、绘画、厨艺、歌唱、上层场所社交礼仪和缝纫,在俄军看来,这是优秀女特工的必备条件。

▲十多岁的俄罗斯女学员也要精通反恐中的快速射击和格斗

尽管俄罗斯也有部分议员认为,少年军校会让孩子们失去快乐童年,但此观点很快就遭到了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邦达列夫的驳斥,他认为,一个民族的衰败,必然是由于其软弱和愚蠢所致,依靠画笔和歌声不会让国家获得真正的和平安定。他无法想象现在一些中学生会害怕自动步枪射击的响声,并害怕投掷手榴弹,现在俄军部分意志软弱者严重影响了整体作战效率,所以光荣的军事传统融入下一代的教育,针对少年的军校规模要扩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