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區塊延遲、共識機制去中心化惹質疑,達鴻飛做了如下回應

近日,雷鋒網·AI金融評論獲悉,NEO共識機制dBFT、區塊延遲、以及共識節點去中心化等相關問題在網上引起了一番廣泛討論,越來越多的質疑和猜測湧向了這個區塊鏈項目。

事情源於一位網友在網上發佈的一篇關於NEO的“扒皮貼”。該名網友在舉出多項例證之後,認爲“NEO的智能合同數目驚人的少”。該網友還進一步表示,隨着越來越多的ICO在NEO上進行,該平臺的廣告表現與其實際表現存在嚴重分歧。

此前,NEO聯合創始人達鴻飛曾聲稱其平臺“每秒鐘能支持1000次交易”,該名網友隨後舉出Red Pulse、Trinity Network Credit等項目在該平臺進行ICO時發生的一系列區塊延遲的示例,認爲NEO區塊性能差,並不具備“每秒鐘支持1000次交易”的技術特徵。

還有一些網友“順騰摸瓜”,在查看NEO白皮書時,發現該平臺採用的dBFT共識機制,是“使用代理節點進行dBFT算法決定出票,而代表節點則是通過用戶投票選出,但在對dBFT的算法描述中,卻缺少關於投票選舉的描述”。隨後,網友查看NEO的代碼,發現“這些代理節點是通過靜態選出的,並完全由項目方部署”。根據這一情況,網友認爲“NEO其實是條中心化的鏈”。一些網友甚至擔心,“萬一這些節點被china政府關閉,NEO可能會是第一個被政府關閉的公鏈項目”。

部分開發者則表示,NEO的智能合約系統不僅缺乏各種功能,且編碼性能很差。

雷鋒網·AI金融評論瞭解到,就在幾天前,NEO系統曾出現過時長爲兩小時的阻滯。雖然隨即NEO高級研發經理Malcolm Lerider給出解釋,稱這是因爲單個節點的故障導致共識流程陷入僵局。然而,這還是加劇了網友對NEO技術基礎的質疑。

NEO區塊延遲、共識機制去中心化惹質疑,達鴻飛做了如下回應

圖:NEO聯合創始人、分佈科技CEO達鴻飛

如此種種,達鴻飛(也即分佈科技CEO)在靜觀幾日後,終於3月6日直面質疑,在NEO官網上發佈了一份聲明,澄清了目前網友對NEO dBFT共識機制、區塊延遲和共識節點去中心化的一些情況。

關於網友針對NEO共識機制的質疑,達鴻飛表示:

dBFT共識機制中,NEO持有人不直接參與共識。共識節點的個數由投票流程決定,爲7-1024個不等。項目還處於早期階段,相較去中心化,團隊更看重效率。所以,隨着NEO核心協議的逐步穩定,NEO持有者有望選出1到幾十個共識節點。根據團隊預測,2018年該數字將維持在7到13個。

對於近期發生的區塊延遲事件,達鴻飛稱,真正的原因並非向Malcolm Lerider解釋中描述的那樣,要複雜的多。他還稱:

一到兩個共識節點離線或惡意串通並不會引發延遲問題,這次算是NEO p2p協議實現過程中一次鮮有發生的異常情況。

而針對網友對NEO共識節點去中心化的質疑,達鴻飛則表示團隊正計劃分散共識節點。目前,NEO已經和一些知名機構如荷蘭電信集團KPN、中國區塊鏈機構分佈式資本/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就測試網或私網進行了合作。它們在未來有很大可能性會被選爲主網上的共識節點。

他進一步解釋說,NEO理事會一直使用預留的NEO代幣來促進開發、回饋社區與建設生態系統,最終所有的NEO代幣(治理權),都會發放給社區。區塊鏈的目標之一是建立可由任何人驗證的技術授權信任,分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目前區塊鏈行業和技術仍不成熟的情況下,NEO還會有其他的考慮和選擇。

雖然這番回應看起來直接又具說服力,但只有投資者將達鴻飛的觀點真正吸納並付諸行動,NEO的價值和信譽纔不會受到影響。截止目前,NEO的價格一直徘徊在106美元左右,並未看到任何提振的跡象。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瞭解,NEO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非盈利的社區化的區塊鏈項目,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身份進行資產數字化,利用智能合約對數字資產進行自動化管理的一種分佈式網絡。據稱,達鴻飛設計NEO是爲了對標以太坊。

目前,NEO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20億美元,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值排名榜上位列十二。此前,NEO原名爲小蟻,爲避免與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混淆,後更名爲NEO。

最後,附達鴻飛回應聲明全文:

達鴻飛身爲NEO創始人,針對近期網上流傳的NEO dBFT共識機制、最近一次區塊延遲以及NEO的共識節點去中心化方案的相關問題與疑問給予了答覆與說明。

NEO共識機制dBFT的相關事實:

1)dBFT又稱委託拜占庭容錯。委託意味着NEO(治理幣)持有人不直接參與共識,而是通過特殊的投票交易參與共識節點投票選舉過程。

2)隨着每個區塊的生成,選舉產生的共識節點基於拜占庭容錯算法達成共識。爲下一個區塊選出的共識節點可以通過已經生成的區塊(包括最新生成的區塊)中發生的投票交易計算得出。

3)共識節點的個數也通過同樣的投票流程決定,可爲7-1024個不等。

4)NEO理事會目前管理的NEO份額佔NEO總量的50%,這點我們一開始就已經說明清楚,也在白皮書裏作了解釋。

5)項目現在還處於早期階段,NEO理事會認爲較去中心化(有時關乎加密貨幣政治正確問題)而言,效率更爲重要(快速響應與協議升級)。因此我們使用代幣和現有的影響力投票選出了7個共識節點,這些共識節點以前由NEO理事會管理。

6)NEO在任意時間都有上百個(乃至上千個)全節點在運作,雖然由於p2p的性質使然導致很難精確計算節點數,但我們很高興能達到這種程度的冗餘,而且考慮到所需的相應網絡/存儲/運算資源,我們也認爲更高的冗餘度也難以爲網絡增值。

7)隨着NEO核心協議的逐步穩定,我們希望由NEO持有者選出一到幾十個共識節點,根據我們的預測,2018年這個數字將維持在7至13個。

近期發生的NEO區塊延遲事件的相關事實:

1)儘管Malcolm Lerider是NEO的高級研發經理,但延遲的原因並不像他在Discord上發佈的聲明中描述的那樣。後來他的聲明又被錯誤地當作證據證明1個共識節點故障會導致整個NEO網絡崩潰。這種指責可笑且無知,而且可被輕易闢謠。真正的原因要複雜的多,而且我們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且早在這次延遲發生之前就已經在尋找解決方案了。Malcolm還另發了一篇博文解釋這個問題,但這篇博客簡化了不少技術細節。

https://medium.com/@MalcolmLerider/shoutout-to-take-responsibility-5717dc72367a

2)一至兩個共識節點離線或惡意串通並不會引發延遲的問題,因爲當共識節點數目爲“3f+1”(在NEO區塊鏈中爲7)時,dBFT能容忍“f”(在NEO區塊鏈中,f=2)個錯誤節點。我們非常確信這次區塊延遲是NEOp2p協議實現過程中的一次鮮有發生的異常情況:發生意外時,共識節點會暫時與網絡斷開連接,但很快便會重新連上網絡。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發現區塊延遲。在延遲發生之前,我們就已經花了好幾周的時間在測試網上測試修復程序,並計劃於本週部署在主網上。

3)開發軟件時,漏洞甚至是嚴重的漏洞並不罕見。這次事件也確實證明了dBFT的優點,因爲相較於活躍性而言,它更看重最終性和一致性,即使p2p協議中存在漏洞並且導致了網絡滯後,但我們沒有發生共識分叉,而且也不需要逆轉任何交易。我們的設計目標不在於犧牲一個分叉上的所有交易來維持活躍度的假象——而且其他區塊鏈也確實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一個分叉中的交易不幸被丟棄,最終導致無辜的人們蒙受損失。

NEO共識節點去中心化的相關事實:

1)NEO已在計劃實施共識節點的去中心化,而且在2018年1月在舊金山舉辦的NEO開發者大會上也公佈了具體內容。

2)許多知名機構自願管理共識節點,NEO理事會也在測試網或私網與之進行了合作,這樣的機構包括:荷蘭最大的電信集團之一KPN;NEO社區開發者組織CoZ;中國規模最大最成功的的區塊鏈佈道機構與風險資本分佈式資本/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它們在未來都有很大的希望被選爲主網上的共識節點。

3)NEO理事會一直使用預留的NEO代幣來促進開發、回饋社區與建設生態系統。NEO理事會持有的NEO減少意味着它們擁有的投票權被削減,最終所有的NEO代幣,即所有治理權都將發放給社區。

4)區塊鏈的一大目標就是背靠技術建立一個可以接受任何人驗證的信任機制,去中心化是實現這個信任機制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我們也有其他的考慮和選擇,尤其是考慮到當下的區塊鏈技術和行業仍不成熟。NEO理事會可以投票選舉更多的共識節點或立刻將所有共識節點的控制權移交給大衆。然而,我們認爲這樣做在任何意義上說都是不負責任的。我們不希望NEO社區被加密貨幣政客代表的利益羣體擾亂,這種情況以前也發生過。我本人可以說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一個實用的理想主義者。我們所做的不僅是想像理想世界的面貌,我們還會制定一條通向美麗新世界的路線圖。但這件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在一開始就已經向NEO社區說明——完全實現去中心化需遠不止幾個月或幾周,而需要幾年的時間。這條路並不平坦寬敞、海面也並不是風平浪靜的,但是對於富有進取精神的人們來說,這卻是快樂的源泉。讓我們享受這段旅程!

上述信息已在全球多個場合以演講或書面的形式討論,包括社交媒體、行業會議與社區見面會等。看到那些不瞭解或不贊同NEO的願景和理念的人們傳播負面信息,我們感到很遺憾。我們希望這些事實可以幫助大家瞭解NEO理事會就相關話題的所持的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