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陸震認爲,其實吳謝宇在旁人眼裏種種“完美”的表現,成績好、懂禮貌、性格好,這些都是高智商的他爲適應環境而做出的僞裝,而看似沒有缺點的“完美”和滴水不漏反倒更可怕。如果能清晰地展現他們家的相處模式與矛盾點,那麼或許能真實的還原吳謝宇的性格爲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可惜,母親謝天琴已死。

功課迫則不妨減少,多停數日亦無傷。要之,吾兒萬不可病,汝再病則吾之焦灼不可狀矣。

--------------梁啓超

案件回顧

近日新聞上報道的北大才子吳謝宇,“涉嫌弒母”的新聞,令人瞠目結舌。在別人眼裏,“他既是學霸,也是非常孝順的一個孩子;”“而生活的另一面,什麼酒吧坐檯嫖娼、甚至是涉嫌弒母”,這兩組完全不同的關鍵詞,卻矛盾地交織在吳謝宇身上,令人感到真實而又荒繆。

誰都不曾想到他會殺死自己的親生母親?人性的另一面再次震驚着我們每一個人的神經。

在外人面前,吳謝宇是一個極其乖巧、孝順、有着學霸稱號的孩子。16歲喪父的他和母親相依爲命地住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的宿舍,母親是教師。

外人對吳謝宇的正面評價,也許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對於這對相依爲命的母子生活,外人也僅僅都只是憑藉表面所作出的判斷罷了,因爲信息有限,誰知道吳謝宇在是老師的母親的強勢下,揹負着多少委屈和壓抑呢?如果能清晰地展現他們家的相處模式與矛盾點,那麼或許能真實的還原吳謝宇的性格爲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可惜,母親謝天琴已死。

我們來回顧一下:

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發佈了一則懸賞通告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懸賞通告稱:2016年2月14日情人節,警方發現一名女子死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的宿舍內,其22歲的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萬元緝捕。

於2019年4月21晚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

至此,吳謝宇 涉嫌弒母的殘忍事實公諸於衆。外人在瞭解吳謝宇的情況後,簡直不敢相信這個曾經如此乖巧又是學霸的男孩子,竟然會做出這麼駭人聽聞的事情。

淺析吳謝宇

社會學家陸震就分析出,吳謝宇是典型的“陰陽人”。

什麼是陰陽人?字面的意思就是:靈魂一面在陽光下一面在黑暗中

陸震認爲,其實吳謝宇在旁人眼裏種種“完美”的表現,成績好、懂禮貌、性格好,這些都是高智商的他爲適應環境而做出的僞裝,而看似沒有缺點的“完美”和滴水不漏反倒更可怕。

人無完人,正常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缺點,因爲缺點其實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負面情緒的出口,但是他一點缺點都沒有,說明他對自我的控制、天性被扭曲的程度之深

而這種壓抑,可能突然在某個點上爆發了,產生了一種報復的瘋狂。

僞裝的背後是愛

那麼吳母是個什麼樣的人?先看幾段媒體的描寫:

謝天琴是一個很容易被看出職業是教師的人,她個子不高,清瘦,喜歡穿深色衣服,帶着金屬框眼鏡,“夏天從沒見過她穿裙子,都是短袖加褲子。”

內斂沉默,與人交往不多。 作爲女教師相對居多的中學校園,在閒暇時光,同事們偶爾也喜歡聊些家長裏短的八卦,但謝天琴幾乎從不參與這些討論,“她有一點清高。” 謝天琴的老同事們評價。

“夫妻倆關係特別好。”老鄰居回憶,謝天琴性格內向,吳志堅則相對外向。她經常看到謝老師和先生在校園裏散步,也從未見過夫妻倆吵架。

2010年,吳志堅患癌症去世。這對謝天琴打擊很大。她變得沉默而易怒。謝天琴家樓上住戶有小孩,有時候,稍微有點吵鬧,謝天琴會衝上樓去數落幾句。16歲的吳謝宇卻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堅強,他對媽媽說:“別難過了,爸爸在天上看着我們呢。”

教師這個職業通常會有很強佔有欲和控制慾。我採訪的北大學生也說起,一些同學初高中在教師父母的班上讀書,簡直造成了永久的心理創傷。遵循死者爲大,這些同事朋友的描述應當都是相當委婉的。但他們的描述依然讓一個道德楷模的形象躍然紙上:要強、清高、保守、忠貞、刻板、道德潔癖、原則性極強。謝天琴可能無形中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吳遵照他母親的意願,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設活着,壓抑了作爲一個孩子的天性。

再來看一下吳謝宇

以下是各種媒體對他的評價:

從童年時代起,吳謝宇就表現出了不同於一般孩子的強大自律性,放學後,他很少與周圍孩子進行一些無聊的遊戲,而是立刻回家做作業。”江楠至今還記得,多年前她去吳家串門,童年的吳謝宇就坐在客廳的桌子前專注地練習着毛筆字,見到鄰居來訪,禮貌地起身打一聲招呼,隨後旋即坐下繼續,毫不分心。(自律、專注、禮貌、早熟)

老師稱他爲“天才”,很難的內容他看一遍就會了,簡直沒道理可講。 文理科都很優秀,作文寫得都那麼好。(高智商)

在福州高中是“宇神”,到了北大經濟系依然是北大同學口中著名的“大神”。打籃球是“籃板大師”。(高智商)

條理特別清晰,做事邏輯極其嚴謹。(嚴謹、邏輯)

情緒穩定。理智。從沒和任何人起爭執或發生衝突。

性格穩重,說話很顧及他人感受,相處起來舒服,通情達理。

不是那種覺得自己很厲害的男生,顯得平和謙虛。

長相干淨、高瘦,談不上帥。

他的人緣極好,熱心助人,對待同學一視同仁。

暖男型,對同學朋友女生男生都很照顧,熱心幫忙。

有人說他開朗陽光熱情,有人說他安靜,但不算內向。

每天11點準時上牀睡覺(這點他同學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爲年輕人一般喜歡熬夜),在宿舍買了健身器械鍛鍊肌肉。(自律、追求完美)

QQ,微信的簽名都是凱撒大帝的名言:我來了我見了我征服了。(霸氣、野心、喜歡挑戰)

“學校裏優秀的學生很多,但畢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比如粗心或者害羞,但吳謝宇始終完美。”

吳謝宇和我見過的案件的兇手都不一樣。他身上最令人困惑的是,人性的弱點在他身上似乎完全被隱藏了。

有個吳的高中老師評論,如果非說他有什麼缺點那就是他完全沒有缺點

如果弱點是影子,每個人都有影子。

什麼情況下人才會沒有影子?1、頭頂烈日;2、站在黑暗中。

我並不認爲吳謝宇是冷血反社會人格,也不認爲他和大家描述得那樣陽光積極完美。他只是從小被訓練得如此。他爲了不讓"他人"失望,必須展示出這樣完美的一面。而這個"他人",很可能是他的母親。久而久之,他被訓練得在每一個人面前戴着面具,從沒有一刻可以鬆懈。他把真實的想法放在心底,變成了一個心思極重的人,哪怕對摯友也不會敞開心扉(唯一一次應該是2013年對孟川說自己想自殺)。

反思我們的教育

12歲少年弒母案、17歲少年跳橋自殺案、還有這3年前就發生的北大學子弒母案……

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去怨誰,因爲悲劇的源頭都是愛啊。

所以我們只能呼籲:希望我們愛得適度、愛得合理、愛得正確。

這樣的人間悲劇,真的不能再發生!

其實,絕大部分父母都深愛着自己的孩子,可在這個奉行“考試”的社會里,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當成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

因爲“愛孩子”、“一切爲了孩子”,就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孩子的成績,給孩子施加的壓力和束縛越來越多,在不斷地刺激着孩子。

總有一天,長期的壓抑和自我否定會讓孩子不堪重負。如果說學習壓力過重,使得中國兒童自殺率居世界第一,你相信嗎?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過:“兒童總是把父母當做最可信賴的人,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兒童心靈上起着決定的作用。”

家長的教育不該只盯着孩子的成績,更應該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應該走進孩子內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渴望,瞭解他們人生的困惑和迷茫,纔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真正疼愛孩子的家長往往看得最重的不是孩子的學習

寫到這,想起了前不久17歲的上海少年跳橋事件。這世上,沒有完美孩子,也沒有完美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後的靠山,因爲除了父母,沒有人會永遠對他好,當你的孩子數學不好,加減乘除總是記不住,英語不行,語法總是忘記單詞也總是拼錯,語文很糟,作文寫得枯燥乏味時,不要總是習慣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好壞。

父母也要學會去成長,去傾聽孩子的內心,給孩子足夠的愛和信任,讓孩子擁有健康幸福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