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昔日“盗墓神器”,今朝考古盖楼修地铁 —一把洛阳铲的前世今生

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

文|汪帆

戊戌年,甲寅月,丙申日。

惊蛰,一声春雷石破天惊,万物复苏。我们从杭州一路驱车,绵延近千公里,赴洛阳城,探寻一处神秘。

它是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挚友;是吴邪、张起灵的搭档,驰名九州华夏,威震阴阳两界的盗墓考古神兵利器——洛阳铲。

依据土质四种洛阳铲头

这把洛阳铲通过淘宝网,货供全国数省博物院、十几家高校、几十家电网、水利水电、地铁等施工单位,更甚至还被卖到非洲,被黑人兄弟用得虎虎生风。

“老板,买铲子送黑驴蹄子吗?

黄涛,80后洛阳小伙,在淘宝上经营一家专门卖洛阳铲的网店——“精工”洛阳铲。每天夜深人静,都是黄涛最忙的时候,他要回答各路网友的问题。“老板,买你这铲子送黑驴蹄子吗?”“老板,我要遇到大粽子咋办?”“这东西,能去挖前男友祖坟不?”……

尤其是《盗墓笔记》和《鬼吹灯》这些影片热播的时候,店里会涌来各路“吃瓜群众”。每当这时,黄涛总会耐心地“答疑解惑”,顺带劝告“本店商品不卖给盗墓者哦。”

说起洛阳铲和盗墓的渊源,那还要追溯到民国时期。村民李鸭子发明了洛阳铲,为一半圆柱形铁铲,外接长杆,可以挖掘深洞,探到地下数十米。

“像这样,身体站直,双手握杆,用力向下垂直打探。”在一片空地,黄涛演示了下洛阳铲的用法,只见他不断将铲头旋转,再提起,每次提出一铲土,片刻,就打出了一个一米深的孔来。而铲头的好坏,直接决定打洞的快慢深浅。

黄涛演示打铲

“改邪归正”成“考古利器”

杨元江是黄涛家的制铲师傅,也是洛阳铲第一代制铲师,年逾七旬。

杨元江在厂里把关

一把小小的洛阳铲,要经过下料、裁切、制胚、锻打、捏窍等28道工序,400次敲打,方能完成。且,铲头的弧度很有讲究,弧度大了,探进去,土带不上来。弧度小了,土夹在里面,不易倒出。这其中的分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全凭老师傅依经验掌握。

杨元江徒弟在打铲

一把好铲,由于方便好用,无数盗墓者趋之若鹜。《鬼吹灯》中,大金牙祖上倒斗,必备神器,就是洛阳铲。“十墓九空”的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几乎每个被盗的墓葬洞口,都散落着数不清的洛阳铲。

“洛阳有三宝,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相比前两个的大名鼎鼎,洛阳铲实在是”臭名昭著”。不过,随着国家对盗墓的严格处置,现在,洛阳铲已经“改邪归正”。不仅成为了考古工作者的“必备利器”,还被运用到了各个领域。

特供过殷墟和海昏侯墓,世界各地“圈粉”

“拿我家来说,客户主要是考古和勘探队。”黄涛的洛阳铲,在淘宝上销量最高,平均一天能卖出五百公斤,出货量占全国洛阳铲销量的50%。买家有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等等,还特供过开封的殷墟和南昌海昏侯的考古发掘。

根据洛阳铲带上的土,辨别有无墓葬

“工地挖管道,只要马路下两头横穿洛阳铲,就能不破坏路面直接打通。还有一些山区,机器上不去的地方,挖个电线杆,建个基站,带把洛阳铲就行。”黄涛的客户,来建筑、基建、农业等各个领域。更是被中国的勘探队,带去了世界各地。

新加坡、马来西亚、非洲、南极等等,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就能收获一票“铁粉”。

黄涛店铺的订单

之前有笔来自非洲的订单,买家是一名中国工程师。他们的项目到了最后关头,有些地方机器却挖不了。正发愁呢,有人提议买把洛阳铲试试。“这东西只在电视上见过,真的管用吗”买家将信将疑。黄涛和对方沟通了四个小时,一步步教他使用方法。网上说不清楚还打起了越洋电话。 几天后,黄涛收到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几个非洲小伙手拿洛阳铲,用得虎虎生风。买家留言,这玩意儿太好使了,不仅成功完成项目,还被一大波黑人兄弟种了草。

“虽然只是一笔小单子,但看着洛阳铲能走出国门,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黄涛说

除了高兴,还有感动。清明将近,订单增多了,不少人买去找祖坟。“曾经一个买家,从网上知道了洛阳铲能找坟,就在淘宝上搜索了,找到了我们店。”黄涛说,他手把手,几乎全程指导了如何使用、辨土。找到后,买家非常激动,对他说了一句话。

“谢谢洛阳铲,帮我找到了家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