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3月7日消息,21家上市券商已經披露2月份經營數據,上市券商2月淨利潤出現大面積滑坡, 5家券商發生虧損,分別是興業證券、東吳證券、國元證券、西部證券和方正證券,淨利潤合計虧損1.75億元。其中,國元證券2月虧損2145.76萬元,環比下降120.19%。

與去年經營數據對比來看,今年2月淨利同比下降145.86%。

A股2月份大跌致自營業務浮虧較大

券商的業務構成主要是自營業務、經紀業務、信用業務、投行業務等,自營業務與經紀業務構成了業績的主要貢獻,而自營業務是業績最主要的貢獻者,二者均深受A股行情影響。

2月份受春節因素、海外股市下跌等因素的影響,滬深300下跌5.9%,券商自營存在一定浮虧壓力。1月份券商自營業績大幅提升帶來業績高基數,IFRS9準則下A+H股券商風險敞口放大。

國元證券董事會辦公室向新浪財經表示,2月淨利潤下滑主要是受當月A股行情影響,自營業務浮虧致淨利潤下降。

受春節等因素影響,2月日均股基交易額爲4576億元,環比下跌21%,兩融餘額下降至9955億元,環比下降8.1%,因而經紀、信用業務深受影響。另外,投行方面,再融資同比回暖,債券融資規模下行,債券承銷業務下滑。

其他券商2月份過的咋樣?

21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淨利潤11.96億元,而1月份這21家券商淨利潤卻達40.60億元,環比下滑70.5%。有16家未虧損,其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和廣發證券4家淨利潤超過1億元,分別達到3.16億元、2.65億元、1.91億元和1.85億元。這4家券商淨利潤合計達到9.56億元,這也意味21家券商的八成淨利潤體現在這4家手中。

21家券商中,僅有山西證券、第一創業和華西證券環比增長,三者分別增長111.9%、3.2%和2.1%,其餘18家均環比下滑,而這其中又有15家(包括西南證券,環比下滑49.25%)更是遭到腰斬。尤其是上述發生虧損的5家券商,淨利潤下滑幅度均在100%以上。火山君注意到,興業證券和西部證券在今年1月淨利潤都得到迅猛增長,分別環比增長3363%和600%,高基數下,再加之虧損,這兩家券商在2月也快速回落。

2月21家上市券商經營數據一覽:

券商板塊還有投資機會嗎?

東方證券認爲,大券商業績表現與業務環境均有相對優勢,強者恆強格局明朗。受嚴監管環境影響,券商業務迴歸本源、迴歸主業服務實體經濟,大券商資本實力雄厚,在抵禦風險、並把握業務機遇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同時,從2015 年開始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恆強的格局日益明朗。當前券商整體估值處於低點,且具有較大的補漲空間;同時,大小券商估值差呈現收窄趨勢。推薦華泰證券(601688,增持)、中信證券(600030,增持),建議關注國泰君安(601211,未評級)、海通證券(600837,未評級)。

中金公司表示,個股方面,在券商行業強者愈強、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新經濟的上市潮或使定價能力領先、項目儲備豐富、過往經營穩健的大型綜合券商最爲受益。 東吳證券首席證券分析師丁文韜最新的非銀金融行業週報中表示,監管層近期調研“獨角獸”企業,且此類企業IPO有望獲得快速通道,同時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也表示,歡迎新經濟企業赴深交所上市。監管層的鼓勵態度引發市場對“獨角獸”及成長股的關注度大幅提升。金融板塊雖然多爲低估值、穩增長的價值藍籌股,但也存在優質高成長性個股。

廣發證券分析師商田最新的非銀金融週報中表示,發行制度改革持續推進,長期利好券商。短期來看,新股發行節奏不會出現驟變,長期來看,直接融資佔比提升的趨勢之下,將積極引進養老金、保險資金、QFII、RQFII 等各類境內外長期資金入市,與註冊制下增量股票供給對接,證券公司作爲直接融資體系中的重要參與者,將充分受益於證券市場整體擴容趨勢。

商田認爲,估值層面而言,目前證券板塊靜態PB估值1.57倍,2018 年動態PB爲1.39倍,板塊整體估值水平仍處於2014年以來板塊靜態PB估值底部。中長期而言,行業局部創新已看到曙光,集中度提升邏輯順暢。建議關注大型綜合類券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