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心理

这是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1、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生理学家指出,只有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外周神经系统相应部分的活动达到协调时,个体的身心方能处于和谐状态。但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起步时,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刺激强度与神经系统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性,两者应是相互协调的。但在青春期阶段,这种依存关系受到了影响,致使他们对于较弱的刺激,也给予很强烈的反应,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

(3)独立意识是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青春期的孩子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所以,可以说青春期的孩子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已是成熟个体

的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