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咱國家的軍工大佬企業,中船重工在其官網上發文稱“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爲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劃重點!核動力航母、2025年!這就再清晰不過了,國產核動力航母的下水或服役不會晚於2025年。

這是中國軍工企業首次明確提出要研製核動力航母。過去網絡上盛傳了好一段時間的發展核動力航母的消息毫無疑問的坐實了。中船重工?很多小朋友會說了這又是什麼單位呢?它說能造就能造呢?

誒!虎哥真是替你們這些年輕人着急哈。遼寧艦知道吧!去年下水的國產航母知道吧!這些都是由中船重工旗下的大連船舶集團負責建造的。這次中國最大的造船集團和主要的海軍裝備生產巨頭的中船重工親自出面,朋友您還要懷疑什麼呢?

其實早在去年年底的上海國際海事展上,中船重工展臺就展示了包括海洋核動力平臺、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臺等的4種海洋核動力平臺及船舶。那次在上海的公開展示,被各界認爲是中國準備研製核動力航母以及其他核動力大型水面艦艇的先期技術準備。咱們的核動力航母會是什麼樣呢?就虎哥看那必須得大哈!不大能叫航母嗎?

當然了,大可不是光圖看着爽了。航母越大,能搭的飛機就越多,能給飛機帶的燃油和武器彈藥也就越多,戰鬥力必然也越強大。更重要的是,大型航母可攜帶的艦載飛機種類齊全,尤其是在現代空中中越發重要的的預警機了。

當然了,凡是都得有個度!航母的噸位也不宜無限增大。福特的猛禽皮卡霸氣吧!可你讓它在城裏邊找個車位來個側方試試。同樣道理,航母如果噸位太大的話,連可停靠的碼頭數量都有限。

儘管美國企業級、尼米茲級、福特級都定位於10萬噸,但對於我們來說,一步到位建造10萬噸風險太大,8萬噸級則是最好方案。8萬噸級航母與10萬噸級航母的戰鬥力差距不是很大,但建造成本和技術風險顯著降低。

雖說8萬噸級航母的成本要小些,但也是相對而言的。全核動力航母的高額建造與維護費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難以應付。1997年,美國最後一艘“尼米茲”級“布什”號下水時,造價高達62億美元。

另外在其後50年的服役期內“尼米茲”級還得花上200多億維持航母正常作戰能力。按照這個標準算下來,我國的全核動力航母花的錢也少不到哪去。另外採用全核動力的航母雖說在理論上可以無限期保持30節的最高航速,但這也僅僅是理論上的數據而已。

美國海軍甚至在1964年用“企業”號航母、“長灘”號巡洋艦、“班布里奇”號驅逐艦組成的全核動力艦隊進行“海上軌道”行動,在65天裏繞地球一圈,航程26560海里。但在實際上,核動力的巡洋艦、驅逐艦被證明成本過高,現以全部淘汰。既然全核動力這麼費錢,這時我們就可以祭出另一種叫做核、蒸聯合動力的大神器了。

所謂的核蒸聯合動力就是在常規的核動力基礎上,另外增加常規的重油鍋爐,像噴氣發動機的加力燃燒一樣,對核動力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進一步加溫加壓,提高出力。在反應堆故障的情況下,鍋爐也提供備用動力;在港內機動時,則提供輔助動力。這樣既能得到核動力無限航程的好處,又不至於過度增加製造和運作成本。核燃聯合動力或許沒有全核動力高大上,但對我們中國來說卻是一種很實際需要的選擇。畢竟我們今天還窮哈,陸軍兄弟的59還沒換完呢?空軍還要殲20哈。這都是錢吶!

中船重工這次能放話趕2025年造車我們自己的核動力航母,就充分顯示了國家對於航母的重視、對海軍的重視。隨着時間的推進,有關於核動力航母的消息和進度只會越來越清晰,我們就等着好戲登臺吧!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