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50篇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春,后晋各地都发生了严重的春荒,山东尤为严重。沂、密、兖、郓(山东临沂、诸城、济宁和东平)等四州饥民相聚为盗,一度攻占临濮和费县(山东鄄城西南、临沂西北),当地政府无力阻止。

四月份,泰宁军节度使安审琦领兵剿杀,反被饥民杀得大败。安审琦曾领一旅之师力拒契丹,在漳水营救出深陷重围的皇甫遇和慕容彦超等人,何其壮哉!一年多后居然被乌合之众击退,足见人心向背。

从夏初直到八月,河南、河北、关西(潼关以西)大雨成灾,黄河杨刘渡、历亭、临黄、卫州、原武段相继决口,沿边庄稼颗粒无收,城郭房舍毁坏无数。

各郡县饿殍遍野,中原百姓为求生计,也被迫啸聚山林,剽掠四方。

少帝石重贵仍沉醉在击败契丹的浩荡武功中,耽于游乐。面对如此天灾无动于衷,仅仅给开封府下诏,免征本月房产税。

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成军的北面行营(北方军团)是石重贵为抵御契丹南侵,以倾国精锐打造而成。

行营都统(总司令)是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可他为避免少帝猜忌,一直留在河东,从未赴营中履职。军中最高指挥者是都招讨使(招抚征剿总指挥)杜威。

阳城大捷后,杜威返回顺国战区,驻守恒州(河北正定)。他性情贪滥残暴,自恃为显贵国戚(后晋高祖石敬瑭妹妹宋国长公主驸马),多行不法之事。

杜威经常用防卫契丹的名义,搜刮官吏百姓的钱财。而且他一向畏敌如虎,顺国战区所辖州郡屡屡为契丹所屠,呈现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可怕景象。

杜威见辖区残破凋敝,军民对他怨气冲天,因此极力请求调职。

石重贵尊重姑姑宋国长公主,便将杜威改授为天雄军节度使,调任邺都(河北大名),实际脱离了北面行营。当年,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马全节也因病亡故。

开运三年五月,定州(河北定州)紧急军报传来:契丹大军压境。石重贵只得改组北面行营领导层,舍都统、都招讨使不用,确定都部署为最高指挥。任命义成军节度使皇甫遇为都部署,彰德军节度使张彦泽为副,义武军节度使李殷为都监(军队总监),带兵前往御敌。

临行前,石重贵又废除了上述任命,重新任命天平军节度使、前行营都监李守贞为都部署,皇甫遇副之;张彦泽任马军都指挥使兼都虞候(骑兵总司令兼军纪总监);李殷任步军都指挥使兼都排阵使(步兵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并命令护圣都指挥使(近卫军护圣营司令)王彦超等人率领十营近卫军移驻邢州(河北邢台),充实到北面行营中;河东战区解运军粮十三万斛到前线。

八月,北面行营诸军抵达定州。前锋在长城(战国燕长城)以北和一千多契丹骑兵遭遇,双方展开激战,转战四十多里,最终击溃契丹军队,阵斩该部首领嘉哩相公。

太原刘知远也上奏称,契丹骑兵三万余人入侵河东,被己方在扬武谷设伏,杀死七千多人,取得大捷。

九月,张彦泽部于定州边境打退一支契丹军队,追击一百多里,生擒契丹大将四人,斩首二十余级(笔者对此战果深表怀疑,更像是张彦泽偷越国境到契丹抢掠了一趟)。

捷报传来,石重贵却下令北面行营火速班师。李守贞部还军澶州(河南濮阳);皇甫遇部回师相州(河南安阳);张彦泽部驻扎邺都(河北大名)。倒不为契丹重兵集结,兵锋南指,而是大灾之后,粮储不济,北面行营的士兵快要吃不上饭了,只能撤回到腹地就粮(待续)。

参考书目: 叶隆礼《契丹国志》 脱脱等《辽史.太宗本纪 》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晋书》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