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太平洋所羅門羣島的Arnavon(阿納文)羣島非常小,以至於有些地圖甚至直接忽略了它們。但這些島嶼卻是該地區最大的玳瑁海龜之家。玳瑁海龜是非常出色的“泳者”,每天可遊超過30英里。玳瑁海龜在有生之年,會穿越數千英里以築巢繁殖,但對於它們具體在哪裏築巢以及如何遷徙,人們卻不甚清楚。

科技開啓科學保護的未來之窗 ——TNC與Google Voyager合作

圖上粉色線條爲玳瑁海龜的遷徙路線,遷徙的距離非常遠。圖片來源:Google Voyager

3月3日,在今年的世界野生動物日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宣佈,公衆可通過Google Voyager(谷歌地球旅行者工具),很精準地俯瞰Arnavon羣島玳瑁海龜的棲息地,以及瞭解它們是如何完成遷徙的。地圖上玳瑁海龜遷徙路線的描繪是基於TNC對Arnavon羣島海龜遷徙路線的大量研究數據,希望通過科學研究實現對這一瀕危物種更好的保護。通過Google Voyager,人們在電腦上就能非常直觀地瞭解玳瑁海龜的遷徙路線。Voyager是Google Maps新加入的探索功能,可以實現互動式的旅遊導覽,讓人足不出戶就可以探訪世界各地的名勝景點。

科技開啓科學保護的未來之窗 ——TNC與Google Voyager合作

通過Google Voyager,圖上標識地點爲位於Arnavon羣島的玳瑁海龜繁殖地。圖片來源:

那麼,TNC是如何確切地瞭解玳瑁海龜的遷徙之旅的呢?從2016年開始,TNC在當地少數幾隻母龜的身上安裝了衛星發射器,來追蹤海龜在築巢季節是如何遷徙的。安裝海龜身上的追蹤器只是一個暫時的附屬物,大概會在1年後自行脫落。追蹤發現,在2016年標記的10只母龜,其中有6只不遠千里到達了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另一隻母龜經過巴布亞新幾內亞最終到達了澳大利亞北部的託雷海峽(Torre Straits),還有一隻海龜則僅是到了所羅門羣島附近的伊莎貝爾島。而不幸的是,其餘兩隻海龜,僅在被釋放的幾周後,就因偷獵遇難。2017年,TNC同樣標記了10只母龜以觀察它們的遷徙路線,現在,這10只母龜順利度過了築巢季,都存活了下來。

科技開啓科學保護的未來之窗 ——TNC與Google Voyager合作

玳瑁海龜。攝影:© Tim Calver

通過追蹤,TNC發現,大部分玳瑁海龜可以在Arnavons海洋保護區內安全地度過整個築巢季,也有海龜會遊往其他被高度保護的海域築巢。這充分說明建立相互連接的海洋保護區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保護人類共有的海洋資源非常有益。

事實上,早在1991年,TNC就在Arnavon羣島啓動了針對玳瑁海龜的保護工作,1995年,TNC幫助當地政府建立起了Arnavon海洋保護區。經過長達27年的保護工作,當地玳瑁海龜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回升,人們發現,自Arnavon海洋保護區建立以來,玳瑁海龜在此所築的巢穴數量翻了一番。

科技開啓科學保護的未來之窗 ——TNC與Google Voyager合作

玳瑁海龜。攝影:© Jeff Yonover

但來自TNC的保護專家們表示,玳瑁海龜仍是極度瀕危物種,在它們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依然面臨着持續不斷的、各種各樣的威脅。比如,人們會捕捉海龜,用它們的龜殼雕刻成裝飾物;偷走它們藏在巢穴裏的蛋;甚至它們的肉也會被消費,賣到很多地方。

使用Google Voyager瞭解玳瑁海龜的遷徙路線,請點擊https://earth.google.com/web/@-12.80899283,158.60744351,-6798.57987535a,17205998.6394d,35y,359.00153691h,0t,0r/data=CmESXxIgYWFlNjI2ZWJmYmIyMTFlNzg4MGI5NzQzNGNjYjFjZWQaL0JleW9uZCBBbGwgT2RkczogSGF3a3NiaWxsIFNlYSBUdXJ0bGUgTWlncmF0aW9uIgp2b3lfc3BsYXNo

科技開啓科學保護的未來之窗 ——TNC與Google Voyager合作

一羣小玳瑁龜正奔向大海。攝影:© Tim Calver

如果你愛自然、愛科學、愛分享,

歡迎關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TNC微信平臺:@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