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致力于对社会、人性、生命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文学表达,他的小说,既散发出一种清新与鲜活的泥土味道,又蕴含着悲怆酸楚般的苦涩与沉重。他的创作多以养育自己的那方水土——豫西南阳盆地为背景,以故乡历史、现实中所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悲喜混杂的故事作为艺术审视的中心,并将自己对逃离土地一代人的观念、精神、情感的理性反思融入小说的情节叙述、人物塑造、象征寓意的构建之中。从《汉家女》到《湖光山色》,作家的格局和视野由小到大,既守住了乡土文化厚重的一面,又具有了现代性意识。

周大新:扎根当下的探索者

同时周大新的小说关注当下现实。他的《安魂》,最打动人的是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其中还有作家对生死、爱恨的哲学思考,小说“即便底色是悲恸的,也有一抹爱与温暖”。他的最新力作《天黑得很慢》,被认为是中国首部全面关注“变老”话题的长篇小说,其中描写了老年人的诸多困境。他说:“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置身黑暗世界,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

周大新的小说叙事手法独特,注重结构的探索。

一、灵活的叙事人称。周大新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作品往往带有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印记。《伏牛》的叙述者“我”西兰以自己充满仇恨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写出了自己、荞荞、周照进之间的爱情纠葛和人性的悲剧。他还采用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交互使用的叙事模式,例如长篇小说《走出盆地》中邹艾的人生三部曲,第一部是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视角通过“我”与主要叙事者“老四奶”的对话展开,从旁观者的角度表现邹艾不服输的性格;第二部,则用邹支自述的第一人称的叙述再现主人公的奋斗史,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第三部则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间或用第三人称叙述,揭示邹艾和女儿茵茵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

二、不同叙事策略的运用。作者善于将过去和现在交替来写,突出时代的变化。《瓦解》中女儿万芹开放的婚恋观与古时禁锢人性的婚恋观以及对违背祖规和闺规女人的惩罚交替来写,突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性的解放。

三、小说结构上的探索。周大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也有自己的创新,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尝试。在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中作者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为小说进行结构划分,赋予作品以新的形式,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旧世纪的疯癫》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同赴七月》中则穿插进了日记体的写作形式,《平安世界》 则是童话体,《私房话》 则以时间来串起全文:早晨、黄昏、午后、午前、晚上、午后。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