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一些人,身上汗量正常,但是手脚心却总是湿漉漉的?别小看仅仅是手足心出汗这点小事情,其实给生活带来的困扰还是不小的。比如和别人握手时的尴尬,写字时洇糊了字迹,鞋子潮湿容易滋生真菌等等。

这种症状出现的原因何在?重点已经整理好了,大家快收藏吧!

1.概念

此症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全身无汗时手足掌却出汗,第二种指手足掌常先于且多于身体汗出。身有汗,但手足掌汗出更多,现在这种汗出临床上比较常见,且病程相对较长。

2.主要病因病机

(1) 内有郁热(以脾或肺之里湿饮郁热者居多)。

(2) 厥阴之里瘀热。

(3) 阴虚内热。

(4) 肾阴虚。

(5) 其他不明原因。

3.手足掌汗出机理

(1) 脏腑(主要在脏在阴经)之里气分热迫津液从体表阴面外泄。

(2) 汗血同源,血分瘀热迫使血脉所运津液从体表阴面外泄。

(3) 阴虚阳盛化成内热,可迫阴津从体表阴面外泄。

(4) 肾阴虚且难以秘守,阴液可从体表阴面外泄。

(5) 未知。

4.病因病机鉴别

(1) 平时杂病诸症轻微间作,不发热,无身汗或仅偶尔身微汗出,然手足掌汗出偏多间作,常伴烦热口干或渴,二便色深,脉常偏数(小儿较明显);病情发作时常可发热脉数(小儿多见)或烦热口渴显著,小便深黄或赤,大便酱黄或褐色,身汗较多,或伴腰出剂腰而还,且以手足掌汗出更为显著。

(2) 情绪焦急时则手掌汗多,常可波及足心或足掌汗出,常伴难以入寐,或子至寅上常醒,甚者醒后心烦汗出而以手掌汗较显著,其脉涩或兼略细弦数。

(3) 手心烦热而伴手足心时汗出,甚则手掌汗多,可伴午后微潮热颧红及盗汗,夜醒口干,其脉多细数(汗出后手足心可稍转凉)。

(4) 手足心常时汗出而不热(阴虚而无内热),无午后潮热及盗汗,常有夜醒口干咽干而不欲饮,脉多细而尺沉、不数,往往为肾阴亏的表现。

(5) 往往肢疼骨节红肿作痛,四肢瘦削无力,面浮胖而红,舌苔厚甚则兼腻浊,舌质娇红,脉虚数而不流利。

5.病种举例

(1) 咳嗽,哮喘。

(2) 失寐。

(3) 劳瘵。

(4) (激素依赖性的)痹证,痿证。

好 · 书 · 推 · 荐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实用手册》

这本书可是最近中医书院的大热门,上架即卖出上千册。

本手册是姚梅龄教授基于对其父亲姚荷生的遗稿《症候简释》《伤寒论症状鉴别诊断学》的整理,并结合自己近50年的临床经历总结而作,将《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汗症这一临床现象分为通身汗、局部汗出、无汗、其他种类异常汗出、异常汗质、异常汗色、汗气(嗅)异常七大类别,简洁明了地阐释了自汗、常自汗出、大汗、微汗出、濈然汗解、汗出不彻、但头汗出、额上汗出、汗出剂腰而还、四肢不得汗出、无汗、盗汗、先烦汗解、战汗解、郁冒汗出、目合则汗、黄汗等42种汗的概念、主要病因病机、汗出机理、病因病机鉴别以及病种举例。(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作者介绍

姚梅龄,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原院长、江西中医药大学原姚荷生研究室主任,江西省名誉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二十年来用纯中药治疗不少公认的“不治之症”和疑难疾病,其中部分已完全治愈。除临床、教学之外,还悉心钻研、整理其父亲姚荷生教授(江西中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的遗稿达15年之久,使理论及临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实用手册(汗症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姚梅龄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