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學是設計和自我能力提升的快速通道。職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伴隨而來的是申請人數和難度的陡增。今天我們將通過一些過來人的申請經驗分享,帶同學們瞭解更真實的申請實況,也爲自己未來的海外求學提前做好準備和規劃。

2019壹格海外設計課走過了6年時光,也豐收的一個成績喜悅的申請季,在大家把眼光集中在也耶麻普哈這些光環的夢校身上的時候,我們更欣慰的不是那些賬面上的華麗數據,而是那些原本能力不足,最終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我們的幫助,獲得了巨大的背景提升的同學。雖然他們不一定是聚光燈的焦點,但是依然是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付出汗水收穫果實是一個最質樸的道路,從來不會出錯。

19Fall壹格保持了頂級名校極高的錄取率。統計數據涵蓋了壹格的Class A/B/C/D和Small Idea課程。

部分學校錄取率

注:統計截止到5月8日,錄取率算法爲“錄取人數/該校錄取項目總申請人數。”數據來自壹格內部數百份申請案例。

《壹格申請過來人》系列採訪了一些申請中成績優秀的同學。通過這些人的經驗分享,爲後輩們指明前行方向,照亮前進的道路。文字圖片試圖還原最真實的申請經歷,展現第一線的學術動向和趨勢,成爲溝通海內外設計和設計教學的橋樑。

錄取哈佛哥大,我在反思中批判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Yan Liu

錄取結果

哈佛大學MAUD($15,000獎學金)

哥倫比亞大學MS.AAD

賓夕法尼亞大學MSD($40,000獎學金)

南加州建築學院 EDGE($15,000獎學金)

在準備作品集的時候,由於各個方案之間的不連貫性, 我決定把每個方案按照尺度大小排序,處理成一個個獨立的故事。而整個作品集總的指導思想是表達我對建築在不同層面上的反思:從批判建築本身形態的意義,上升到反思建築在城市,人文社會中的角色

哥大是起點不是終點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Shengyang He

錄取結果

哥倫比亞大學 MS.AAD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arch

密歇根大學M.arch

南加州大學M.arch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M.arch

作品集是一個產出的過程。設計不僅僅是展現“建築是什麼”,更是“建築還可以是這樣”。建築最後是什麼形態,是非常主觀的,也不是建築最重要的空間感受來源,只是一個外表。相比於表象,更重要的是結合整個場地的信息要素,把概念物質化形成一個合理的結果。

外在的形態可以根據個人偏好不斷改變,相比於形式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空間的體量Volume。老子曾說過的: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這大概也是建築師和雕塑家最大差別,同樣都是在關注形態,雕塑家關注的是實體,直觀感受下能看的見得形態;而建築師關注的是空體,看不見的空間體量。

建築&交互頂級名校雙錄取心得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Winnie Chen

錄取結果

哈佛大學 M.Arch

康奈爾大學 M.Arch($35,000獎學金)

華盛頓大學 HCI+D -北美交互設計TOP1項目之一

我對設計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來自我本科的實踐和大學上的課程,讓我具備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在我看來我對設計不管是平面設計還是建築設計目的都是去解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爲主, 挑戰一些狀態,手段則是設計領域中的技法,也是我需要繼續學習的部分。在學校的教育裏,一個好的設計是有自己的個性,清晰且說服力強的;這就需要同學們去不斷地思辨,research和找到一個可以defend的方向。

建築是觸發認同感的文化符號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Dominic Deng

錄取結果

賓夕法尼亞大學MSD($15000獎學金)

哥倫比亞大學MS.AAD

弗吉尼亞大學M.arch($10000獎學金)

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M.arch($14310/年獎學金)

南加州大學M.arch($12000/年獎學金)

德州A&M大學M.arch

我的家鄉在海南,在那裏人們認爲老家的房子凝聚着親情和文化認同,是人生最終的歸宿。我至今仍記得父親在將老家的房子蓋好時,欣慰地說道:“老家的房子蓋好了,一家人的心也就安了。”

因此這讓我堅信建築是一種文化的符號,處在其特定的語境中,引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樣的觀點指引我去構思自己的作品集主線和個人陳述。在這裏想感謝範昉老師,在頭幾次課我和她聊完自己的設計、經歷後就幫我提煉出這一主題。雖然這個主題不是最新穎的,但是卻最貼合最match我的作品和一些personal(個人)的經歷。

意料之中的哈佛耶魯晉級路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Jintong Duan

錄取結果

哈佛大學 M.arch

耶魯大學 M.arch

華大聖路易斯 M.arch

我覺得這個年紀還完全沒有形成成體系的建築理論,無非是些比較片段的建築想法,我是如此,我覺得大多數人也是如此。所以妄想通過一個體系把整本作品集串起來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從申請的角度講,最重要的是通過不同類型的項目和不同的設計方法及製圖儘量的多展示自己不同方面的能力。例如渲染,diagram,形式推敲,手工模型,手繪等等。

0經歷錄取伯克利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Hui Zhao

錄取結果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arch

賓夕法尼亞大學M.arch

密歇根大學MUD WL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MUD

AA 英國建築聯盟 Housing & Urbanism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 MA

謝菲爾德大學 MUD

卡迪夫大學MA

絕大多數建築都是以城市環境爲舞臺的. 從城市上部結構直觀地看, 城市系由許多建築及其構成的城市空間疊合而成. 把城市比作是一個具有複雜結構的有機體, 建築就是其組成的細胞, 細胞之間通過共生途徑相互協同作用, 從而形成內洽和自組織的城市有機結構. 正如“馬丘比丘憲章”所指出: “在我們的時代, 現代建築的主要內容已不再是純體積的視覺表演, 而是創造人們能在其中生活的空間. 要強調的已不再是外殼而是內容, 不再是孤立的建築( 不管它有多美、多講究) , 而是城市組織結構的連續性”,可以說,今天的建築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城市問題。

阿爾託全獎怎麼拿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王嘉琪

錄取結果

Aalto阿爾託大學(全獎)

UCL英國大學學院

AA英國建築聯盟

謝菲爾德大學

米蘭理工

KTH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

“建築應該成爲社會的紐帶,回應歷史人文和社會需要,加強人與人、人與文化之間聯繫。”是我對建築的個人理解,也是整本作品集的中心思想。每一個作品都或呼應歷史、或解決社會需要、或圍繞公共空間展開。我一直在嘗試尋找材料的整理感,包括文書也是朝向這個方向。但是其實在做每一個方案的時候,並沒有一開始就想着要朝着什麼方向去做,到最後發現好像這些設計都是以人、社會、傳承之類的爲出發點。也許每個人都對建築設計都有自己的認知和定義,並且體現到你的每一處設計上去,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整理出自己的定義而已。

左手地產,右手建築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Olivia Wu

錄取結果

哥倫比亞大學 MS.red 房地產專業

康奈爾大學MS.AAD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M.arch

簡單來說,房地產的最核心資源有兩種:錢和土地。其商業模式都基於得到了錢和土地後,通過資本的介入運作在這塊土地上的項目,從而牟取利潤。因此,涉及資金、土地運作的人稱爲房地產核心的從業人員。而涉及到土地政策、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專業應歸類爲公共政策;涉及到設計、施工、造價等方面的專業應歸類爲設計及建造業方面;涉及到資產管理、招商、物業管理的等方面的專業應歸類爲物業服務方面。

踏入AA的逆襲者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Qiang Zhou

錄取結果

AA英國建築聯盟

墨爾本大學

似乎真正的新陳代謝的核心理念,只有在今天這種基於全世界範圍的,以超級巨構(super infrastructure)爲形態,以“機械”(mechanic)爲基礎的互聯網的時代裏才能真正得以實現實踐。毫無疑問,由於互聯網的出現,信息社會真正開始擺脫機械時代的特徵,從機械錶象向生命核心的轉變,開始展現出生命的狀態。

交互設計打開了我的新世界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Lorry Zhu

錄取結果

卡內基梅隆大學CMU MHCI

康納爾大學Cornell MPS

密歇根大學Umich MSI

喬治亞理工大學Gatech HCI

德州奧斯汀大學 UT Autstin MSIS

伊利諾伊理工大學IIT Mdes

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 SCAD Service Design

當時去了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主要的感受是整個行業有些保守,對於一些新的東西的接受度也比較低,在設計的過程中給予年輕人創造的機會其實並不是很多。其次就是整個行業的更新和迭代和週期都比較長,很多時候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其實很難在一個可見的週期內去實踐,並且得到很直接的反饋。而機緣巧合和工業設計的朋友聊天的時候瞭解到交互這個方向,我覺得跟我的興趣愛好還是比較契合的,所以就想着是否可以轉專業申請。

交挑戰權力,規劃系也有春天

點擊閱讀完整原文

Jingzhe Wang

錄取結果

哥倫比亞大學 MSUP

賓夕法尼亞大學MCP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MED (Research-based)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MURP

密歇根大學MURP

弗吉尼亞大學MUEP

但是過去那種“ 向權力講授真理” 的角色, 在實踐中看來並不能真正對決策者有所影響。因此我着重在探討規劃時應該如何參與到決策中。其實, 爲規劃尋找安身立命之地、要求直接參與決策的努力早已有之。難點是, 如何才能參與決策權力? 對於這個問題, 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通過制定更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政策,重新架構權利分配和組織結構,一方面使得覺得機制更加高效和公正,另一方面試圖通過機制引導和鼓勵民衆進行自發性的活動,從而完成很多“自下而上”的改變和規劃。基於這樣的理論,我把本科階段做得一些研究和規劃進行了梳理,尤其針對了一箇舊城改造和一個城中村的規劃,進行了這種全新的模式的探討和嘗試,在進行規劃的同時制定了一系列的相應的政策和機制。

獲取最新講座和申請資訊

反思與總結

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去提高我們的認知和競爭力,基於每年的申請經驗和數據分析,壹格又在做什麼?

01.跳出固有的慣性思維,開放包容,擁抱改變

國內的很多院校教學過於刻板,和海外的設計教育有一定的差距。受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影響,很多學校的教育還是以輸送實踐人才的實用主義教學爲主。但是海外的建築院校,更重視設計的創造能力塑造。因此會給出很多實驗性的課題,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邏輯思維、設計能力等。

那麼基於這樣的差異,我們在準備作品集的時候,可以儘量去嘗試一些有探索性的研究和設計, 展現自己的空間能力和設計邏輯。這裏所謂的邏輯並非一定是被認可的真理,但是一定是基於你個人思考得到的。

每年申請不樂觀的同學,他們的作品集很難看到創新,往往成了重複工作的堆積。爲了避免這樣的結果,壹格每年也在不斷研究推出各類SMALL IDEA課題, 這些課題大多都沿襲海外studio的教學模式和關注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和改良。我們試圖藉助這些課題給同學們打開設計思路,帶來更多的思考方向,通過這樣啓發性的命題教授,能在最短時間內帶領同學們快速地提升能力,突破慣性思維,挖掘出自身的潛能,在最終的申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02.用設計課找回真實的自己和提升根本的能力

在設計初期尋找概念時候,很容易陷入“拿來主義”的一個怪圈,同學們總是在不斷借鑑前輩的設計,漸漸地也失去了自己風格和特色,成爲了別人的複製品。雖然不想承認,但這就是設計專業同學的現狀。

縱觀近些年的申請,成功者一方面有着極其紮實的設計功底,同時極具風格的個人特色也成爲了一個加分項,正是這種差異化的風格給錄取添上了濃重的一筆色彩。

受於國內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同學都習慣了“老師按教案講課-學生完成作業”的模式,而喪失了自我思考的熱情和能力。設計的魅力本來就源於獨一性和偶然性,填鴨式的教學並不能培養出有靈魂和氣質的學生。

在壹格的日常教學中,我們啓用了1對1課程、小組課、集體課、公開課、小組研討……等一系列方式,通過長期的課程教學,一方面希望帶領同學們有效地完成作品集,最終能錄取理想的院校,同時也想搭起一座溝通海內設計教學的橋樑,讓同學們通過這種系統的教學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最終能找到清晰的自我認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

建築形態法則 優秀作品集的正確工作流 景觀設計的常用表達方法
對勻質作品集的批判 來自歐洲名校的理論課 房地產申請必須瞭解的事
從版式開始作品集 何爲景觀都市主義? 室內設計的基本要素
作品集中的關鍵幀 城市設計的幾種類型 從建築轉行交互設計
從雙年展論述作品集技巧 作品集中的研究性設計 Enscape渲染技巧解讀

………………

講座從四月持續不斷

專注建築、景觀、城規、地產、室內、交互六大專業

掃描了解更多後續講座安排

掃描加羣瞭解更多講座和具體時間

2019@Shanghai Studi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