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要去哪儿寻找未来的独角兽、科创板潜力股?入围本次“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的这些项目也许就是投资人要找的明日之星!

此次参赛的项目个个来头不小

涉及生物技术、半导体、新材料等

多个投融资热门领域

下面一起跟着头条哥来看看吧

半导体器件

1、项目名称:相变存储器

团队名称:相变存储器研发团队

市场前景

目前因特尔(Intel)、美光(Micron)、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三星(Samsung)、台积电(TSMC)、海力士(SK Hynix)等各大集成电路巨头都在大力推进PCRAM技术的开发,其中,Intel和Micron致力于高密度3D Xpoint的推广应用,而ST等致力于新一代嵌入式存储技术的开发。据法国知名市场调研和战略咨询公司Yole预测到2023年PCRAM将超过60亿美金市场。

项目概要

相变存储器(PCRAM)是一种可三维集成的新型海量存储技术,兼容先进CMOS工艺,比传统DRAM容量大、功耗低、价格便宜,比FLASH速度与寿命提升1000倍,是实现存算一体构架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等领域应用的核心器件。本项目研制出了国际先进的PCRAM芯片并实现了全球首款嵌入式PCRAM芯片的量产,不仅能解决我国存储器领域的“缺芯”问题,同时也对我国在先进存储器领域及下一代计算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核心成员主要由宋志棠、宋三年等人组成,宋志棠是国家万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宋三年目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

2、项目名称:宽波长高灵敏锗太赫兹光子探测器

团队名称:低维结构远红外探测技术团队

市场前景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太赫兹组件和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4.15亿美元,其中核心的关键元器件是太赫兹源和探测器。然而,目前商用的太赫兹源和探测器主要集中在毫米波频段,主要利用了无线电波的探测技术,对于位于远红外波段的太赫兹探测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和日本手中,本项目自主研发的锗太赫兹光子探测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此波段高性能太赫兹探测器的空白,能够满足我国在先进医疗、高端光谱、无损伤安检、红外天文探测等领域的急切需求。

项目概要

人类对太赫兹的认识尚浅,缺乏高性能的低成本太赫兹源和探测器,形成所谓的“THz Gap”。因此,为了迎接太赫兹新技术的到来,率先掌握太赫兹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最近几年国内外知名的红外和毫米波研究团队孜孜不倦地攻克太赫兹源和探测技术。在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61290304)和军委科技委项目(XXX)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戴宁研究员团队成功研发了Ge光导型太赫兹探测器,响应波长覆盖 40-160微米,峰值探测率5.61012 cmHz1/2/W@117m,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

团队成员介绍

由戴宁博士领导核心团队,戴宁博士目前担任中国微纳米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激光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凝聚态低维结构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涉及光伏电池、红外光电探测、热释电红外探测等领域。

3、项目名称:自然启迪的高导热石墨烯膜的构筑及应用

团队名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朱申敏课题组

市场前景

散热问题一直是电子行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拟开发的高导热石墨烯膜能满足更高的散热要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高导热石墨烯膜的开发可以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能够为国内的电子产品企业提供高品质、低价位的高散热材料,降低供货成本,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电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项目概要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提升芯片集成度已经成为提高半导体器件效率的主要方式。本项目通过自组装法实现了二维石墨烯与一维纳米晶的自组装,经过高温碳化处理,构筑了具有“砖-墙”仿贝壳结构的三维导热骨架,实现了导热系数在面内和面间两个方向上的同时提升。该材料可应用于电子器件或高精密设备的散热领域,实现电子设备运行温度的有效控制。

团队成员介绍

孟鑫天津大学在读博士,相关项目已申请4项国家专利。张剑宇和刘思远分别为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在读博士。

生物医药

1、项目名称:生物仿生合成Au-Ag@BSA纳米靶向探针及其在CT成像中的应用

团队名称:星状团队

市场前景

本课题旨在制备得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水溶液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和良好CT成像效果的牛血清白蛋白包裹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其具有优异的体内血管成像以及体外肿瘤CT造影效果(例如肺癌细胞成像)。因此,具有潜在的CT造影应用前景。

项目概要

本项目合成的纳米Au-Ag@BSA仿生材料的CT造影剂具有更高的X射线吸收系数。本造影剂在静脉注射之后其化学性质以及药代动力学性质优良,而且具有优异的体内血管成像以及向体外肿瘤CT造影效果并且易于表面功能化修饰,其外部的BSA分子,使得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基于BSA分子本身具备的丰富官能团,也可作为多功能界面,用于靶向分子的特定修饰,从而进行体内外肿瘤的靶向成像。

团队成员介绍

三位核心团队成员均为在读硕士,其中高文凯在硕士期间目前获得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重点项目,褚中运2017年获得上海师范大学科研立项一等奖。

2、项目名称:人肺组织靶向糖皮质激素纳米药物的研发

团队名称:李惠萍呼吸病研究劳模创新工作室

市场前景

本项目主要是临床前期药物的研发,只要临床有需求就不存在市场风险。糖皮质激素药物几乎可以用于全身各系统的疾病,一直享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肺部疾病是人类疾病中最常受累的器官,因此开发出肺组织靶向性的皮质激素有着强烈的临床应用需求和广阔的市场。

项目概要

本项目创制了一种具有肺组织特异性靶向分布的新型糖皮质激素,使其选择性的针对肺部病变发挥治疗作用,而全身其他器官则少有分布,以此提高其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其他系统的副作用,并为其他器官、组织的靶向治疗提供研究基础和平台。

团队成员介绍

由李惠萍教授领导核心团队,李惠萍教授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病研究室主任、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间质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分副主任委员兼间质病学组组长。

3、项目名称:临床前纳米药物平台技术

企业名称:上海同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前景

产品销售及服务对象主要分为纳米药物生产企业,生物医药、医院以及利用纳米材料改进产品的传统企业等科研机构。项目早期产品与服务主要面向医院科研机构里的临床医生及其他有科研需求的科研院所。项目晚期产品与服务向药物生产企业推广,进行CRO技术服务。

企业简介

公司是一家以临床前CRO(合同研发服务)为主,为生命、医学等行业提供临床前纳米药物制剂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定制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包括靶向、缓控释、长循环、环境敏感、造影等多功能的创新型纳米药物方案设计及临床前药学评价服务。

团队成员介绍

任天斌,博士、教授、新材料及纳米药物研发专家、创业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GKSS联合培养工学博士,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永勇教授自2009年进入同济大学以来,连续破格聘为副高、正高,接连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晨光学者;连续入选同济大学骨干类、攀登类英才计划,长期从事纳米药物领域研究工作。

4、项目名称:基于天然蛋白的医用导管纳米涂层抑菌平台技术

企业名称:上海睿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前景

公司生产的功能性抑菌涂层的医疗导管,完全可以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据海关部门统计,到2017年我国进口的医用导管就已达到5.4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5亿元,由于我们中国的人工、制造成本便宜,产口又是自主研发,因此产品价格肯定比国外产品更有竞争力,我们只要替代进口产品的10%即可达到市场份额3.5亿人民币。该类产品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毛利率为30-35%。

企业简介

上海睿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为苏州睿研纳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纳米医学领域,在高端医用抗菌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产品集成解决方案上专研深耕,相关技术平台及所衍生的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团队成员介绍

赵鹏博士分别于2005和2008年获得同济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和生物材料专业工学博士学位。近5年,已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超过35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4项,其中10项已获得授权(包含一项国际专利)。范忠鹏,东华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曾任大型第三方检测机构策划部主管,阿里巴巴集团供应链品质管理项目顾问;曾为GE和西门子等500强企业提供培训指导。

新材料

1、项目名称:基于锂电池高质量硅纳米颗粒的产业化制备

企业名称:宁波革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前景

公司产品主要定位为提升锂电池的容量和稳定性,以解决锂电池在手机,电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上续航能力不足,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锂电池不仅作为储能产品广泛应用在电脑,手机,光伏储能等储能领域,还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启停电源,低速车,老年代步车等动力领域,锂电池的市场是一个亿万级的市场。

企业简介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设备,工艺,系统,主要制备生产出高质量的硅纳米颗粒产品,以满足特斯拉,比亚迪等汽车公司对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需求,公司生产的产品粒径小,均匀可控,球形率和纯度极高,通过硅粉纳米化,纳米材料分散和硅碳包覆技术,可用在锂电池负极以极大提升锂电池的能流密度,即大大提高增强单位体积质量的锂电池的续航能力。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核心成员郑灵浪,同济大学材料学硕士,曾创办武汉天之骄之教育机构,上海革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具有多年创业经验,在锂电、热电等储能材料领域具有多年科研经验,曾参与“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优青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3项。高志飞,系浙江大学材料系硕士,师从浙大硅所杨德仁院士,在硅半导体材料具有多年研发经验,在零维纳米材料制备,场分布,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机模拟理论等方面具有独特经验和能力。

2、项目名称:高致密度高寿命复式碳化钨基稀有金属陶瓷涂层材料

企业名称:上海英佛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前景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不断创新所掌握的纳米材料与喷涂技术拥有技术领先、成本低及使用寿命长等明显优势,未来不但可以打破行业市场内的垄断现状,而且有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世界地位的提升。

企业简介

公司提供各种工业部件的热喷涂表面处理和修复,可制备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等各类纳米结构的功能性涂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已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在某些领域和重要应用上居国际创新水平,填补了技术和应用上的空白。

团队成员介绍

公司创始人田庆芬女士在纳米材料、热喷涂及金属表面处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与宝钢、攀钢等稳定客户开展的长期合作研发项目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田飞在纳米材料、热喷涂及金属表面处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任职于上海英佛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质量官、监事兼核心技术人员。

3、项目名称:超黑碳气凝胶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其在光学遮光方面的应用

团队名称:同济大学超黑材料团队

市场前景

目前,市场上少有采用新材料制作遮光罩或准直器,超黑材料仅少量应用于军事方面。因此,将超黑碳气凝胶材料应用于民用光学领域,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本项目通过开发常温碳化和活化的工艺以及通过小尺寸微结构诱导超黑性能的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制备成本,简化制备流程,并提高力学性能,拓宽超黑碳气凝胶的应用市场。

项目概要

项目围绕遮光罩、光学准直器等吸光元件方面的应用,利用课题组之前的科学发现——超黑碳气凝胶中小尺寸微结构对反射率的影响最大——通过对微结构的调节,可实现超黑碳气凝胶最低达0.19%的反射率。该项目将有效减小超黑材料制备上的成本并且提高力学强度,将超黑碳气凝胶的吸光应用引入民用领域。

团队成员介绍

沈军教授目前担任同济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溶胶-凝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杜艾博士为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理事、中国核学会核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4、项目名称:新型纳米碳材料--石墨炔

团队名称:石墨炔应用技术

市场前景

石墨单炔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光催化/电催化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利用机械化学反应合成石墨炔,相较于已有技术,机械化学法在工业上业已成熟,仪器设备需求低,易于工业生产。

项目概要

本项目提出了利用机械化学反应作为驱动力,以碳化钙和苯及其衍生物作为前驱体,合成一系列石墨炔材料的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方法能够廉价、宏量地合成石墨炔材料,所合成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光催化制氢、电催化分解水等领域已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团队成员介绍

孙大林教授从事储氢/储电材料及其先进表征技术(中子衍射/同步辐射)的研究工作。先后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任务。崔晓莉教授提出了石墨单炔的制备方法及多种元素掺杂TiO2的制备方法,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5、项目名称:新一代清洁能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示范应用

企业名称:上海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中国已经成功超越欧洲、日本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在产业布局上,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态势。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业集群。预计到2030年,能够实现把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风电的水平。

企业简介

上海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致力于第三代超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的研究基于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 及上海交通大学(SJTU) 的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技术,通过材料设计、工艺改进、器件结构优化等途径实现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制备。

团队成员介绍

公司团队由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世界级名校博士、资深管理人才组成,团队在Nature,Science,Nature energy,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等共计发表论文100余篇, 申请相关专利100余项。团队研究开发的电池模块光电转换效率获得日本AIST、美国Newport国际权威机构认证,5次钙钛矿光伏效率世界纪录。

除以上项目外,参与这届“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的优秀项目还有很多,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广大投资人报名参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