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這是個規則問題,可實際上這經常演變成一個禮儀問題。規則是理,禮儀是情,情理就這麼變換着。

當球離洞太近,幾乎一推必進時,人們通常道一聲OK,讓對方免推了。我遇到過的最離譜的OK球,是在十幾年前在廣東碧桂園的一次比賽上。同組球手有位知名老將軍,打球時由一羣警衛、司機、祕書跟隨,每當他打出一球,他們都會叫好。這很正常,畢竟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在果嶺上,當他的小球在洞杯附近時,我和同組都會給他一個OK。誰知,後來只要老人把球打上果嶺,哪怕在果嶺邊緣,離旗杆還有40碼,他的隨從都會喝彩,並且紛紛叫着OK。

畢竟是比賽啊。我想想,還是算了,老頭能打完18洞,已經很不容易了,也許人家就是自娛自樂呢,並不是正式參賽選手。但發獎時看到,老將軍顫顫巍巍上臺領獎了,老年組冠軍。我和同組相視一笑,無語。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平時在球場打球,OK球滿天飛,並不是什麼大事。但細究起來,OK球又經常引起困惑和麻煩。

平時朋友一起打球娛樂,且不計較,給個OK無傷大雅。

在球場的旺季,比如節假日,人流量加大,球會在洞杯四周畫一個圓圈,標誌免推杆,是爲了加快打球速度,不至於造成壓場。這種情況下,彼此最好照章行事,不必完成最後一推的若干環節。但比賽時,是不可給予OK球的,距離再短,也要推球入洞。有一次業餘比賽,裁判事先明示,本次本賽杜絕OK球。但在比賽中,球手甲還是習慣性地給了球手乙OK,而且不止一次。同組的球手丙在會所成績表上看到乙成績名列第二時,不高興了,立刻舉報。結果又是找球童舉證,又是爭吵,一場好端端的比賽,就這麼被攪合了。其實,彼此按照規則行事,就不至於出現這種紛爭了。

還有一次,我和兩個朋友一起下場,第1洞就給了球手甲OK,球手乙當時就制止道:“不能OK !跟你沒關係!”我這才明白,二人在比賽呢。球手甲當時就不樂意了:“這種球還不OK ?就算是PK,也不至於這樣吧?你不是成心嗎?”球手乙不服:“你推推看,誰說你一推必進?試試看!”

試了,果然一推不進。

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例。我和球手甲比賽,結果球手乙給球手甲OK,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嗎?

說到OK球,另外一種情況也很常見,很奇妙。有這麼一種球手,當球距洞杯較近,沒人給他OK時,他會若無其事地伸過推杆,看似隨意,實則老奸巨猾地推上一杆,進了,當然無話可說,不進,他的意思是OK了。看看他的記分卡,一般都是少計一杆。遇到類似情形,同組球手其實是非常惶惑、鬱悶的。

千萬別小看這種細節。國際管理集團IMG的前老闆馬克·麥考馬克,曾是阿諾德·帕爾默和泰格·伍茲的經紀人,他寫過一本書,叫《哈佛商學院不教你的東西》,其中就對上述球手進行過絕妙的描寫。他甚至評論說,這種人在球場上如此,在商場中同樣如此,他們不受約束,自欺欺人,最後給人的承諾與最初承諾,完全是兩回事。

OK球大事小事?要看場合。

關於免推球的禮儀

1.在一般打球娛樂活動中,可以適度給予對方OK球,特別是與商務夥伴一起打球,不必特別在意戰績,這麼做會減輕彼此壓力,讓球聚輕鬆愉悅。

2.在比賽中,堅決杜絕OK球,既不給他人免推權,也不接受免推權。自己給自己OK,只要及錄成績,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3.在職業比洞賽中,同組球員可以給對手OK球,同樣道理,在業餘球手的各種較量中,只有當局方可以對對方OK,局外人不宜介入,給任何一方免推權。

4.當球會在果嶺標誌了免推杆時,最好按照示意執行,以便保持球場運行流暢,避免造成壓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