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危机公关专家姐夫李。 其实现在专家很快就会落伍,因为危机太多了,我在过去20年处理的企业危机,可能还没有现在大型互联网企业一年遇到的危机多。 不过,危机公关的一些方法和套路还是具有普遍性,这堂课我们就来讲讲:如何处理产品质量危机。

在关于产品的危机和准危机中,如果仅仅是一般性对你公司业绩和产品的主观看法,可以选择回应或者不回应。但是如果对你的批评影响到产品的销售,那就一定要回应。

产品危机有三种情况:

1.有确凿证据证明产品确实有问题

2.关于质量有争议,对产品和服务的责任范围和事实真相有争议

3.不明来源、竞争对手或媒体用缺乏说服力的事实攻击产品

如果产品确实有问题,比如大众汽车DSG变速箱故障,三星手机的电池爆炸问题,冠生园月饼把卖不出去的月饼重新制作出售,影响全国乳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支付宝圈子涉黄事件,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一个方法,真诚道歉,积极改进,寻求谅解,重塑品牌。

第二种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就是产品确实有些问题,但是范围不好界定,表态的声明就有不同的选择,包括:谁出面声明,什么时间声明,对事实描述的方式,在什么范围内道歉,对什么事情道歉。

201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手机歧视中国消费者,包括消费者更换手机时不更换手机后盖,不遵守国内“三包规定”等。苹果公司开始回应的方式都是这样的语言,公司“致力于生产世界一流产品,并为所在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结果央视和其他媒体穷追不舍,连续发表批评性报道,《人民日报》的评论标题是“打掉苹果‘无与伦比’的傲慢”。

最后,苹果公司发表一份很长的声明,表示“深刻反思”,“在此过程中对外沟通不足导致外界认为Apple态度傲慢,不在意或不重视消费者的反馈,对于由此给消费者带来的任何顾虑或误会,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这封信的署名是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 这回,人民日报说,苹果“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大家也都满意而去。 这一事件说明,对什么道歉,谁来道歉,在产品危机中是一个关键的要素。

我们来谈谈第三种情况,不明来源、竞争对手或媒体用缺乏说服力的事实攻击产品,这时候可以选择进攻型危机公关。 比如,2013年《京华时报》刊登76篇批评报道,指责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农夫山泉召开新闻发布会与京华时报互怼,还在法院起诉了《京华时报》,在当时轰动一时。 2017年6月22日,农夫山泉宣布已经撤诉,说“撤诉仅再次表达我们对法律秩序的失望和无奈。

2017年9月,江苏电视台报道一名消费者投诉,半个月前在超市买到的清风纸巾包装中发现一只死老鼠,引起巨大反响。清风第一时间在官微上回应此事,给出了关键的一条信息:这包纸巾的生产日期是2017年4月,也就是说,如果死老鼠是在生产环节混入的话,5个月的时间,且经历了一个酷暑,腐烂程度显然不合理。

清风还出具了第三方质检报告,证实老鼠的死亡时间是3-5天,排除了在生产环节混入的可能性。 清风迅速的进攻型回应,迅速扭转了舆论,网友也议论此事过于离奇,被人有意操作的可能性极大。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处理产品质量危机,需要根据三种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确凿证据证明产品确实有问题的,真诚道歉,获得谅解;对产品争议各执一词的,要选择回应的方式,道歉的范围,谁出面道歉,道歉的时机等等;对于不明来源、竞争对手或者媒体用缺乏说服力的事实攻击产品,可以采用迅速澄清甚至追究责任的方式来回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