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廣州小洲村,人人都會用“最後的嶺南小橋流水”、“藝術村”、“畫家村”來形容。是誰這麼有眼光選了這個村子?嶺南古村落,村中小橋流水蠔殼屋鑊耳屋一應俱全,還挨着萬畝果園……發掘它的“星探”,竟是嶺南畫派三大師之一的關山月先生!關老師應該也沒想到,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畫家朋友爲了改善創作環境而找到並聚居畫畫的村子,已經成了網紅級別。每年都有一批藝考生進駐小洲村,在高考藝考培訓畫室裏上課……

那麼問題來了,關山月在這羣藝考生這個年紀的時候,師承的是哪位?

答案很難找,在海珠區昌崗中路穿街過巷,終於找到了懷德大街3號——一座青磚大屋,名叫“十香園”,門外掛一牌匾“隔山祖庭”。雖有園字,但不是嶺南名園;但牌匾上的“隔山祖庭”卻不是吹的,這十香園,確實是“祖庭”,嶺南畫派的祖庭、發源地。嶺南畫派最出名的幾位大師——高劍父高奇峯陳樹人,都是十香園園主的門徒。

居廉在紫梨花館給高劍父陳樹人等上課

十香園建於1856年前後。當年在這園中跟隨園主學畫的學生們,天天享受絕佳環境。園內種了十種有香氣的花(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含笑),供他們臨摹寫生;園外是河南種花人家茫茫如雪的素馨花田,一條小河名爲“瑤溪”(現名馬湧),還有一帶青山,喚做傍山。真正達到了“依山傍水”,還鄰近花田,風景無限好。

十香園的十香畫

園主究竟何許人也?一個叫居巢,一個叫居廉,是堂兄弟。他倆籍貫原屬番禺縣隔山鄉(現歸海珠區,附近仍保留“隔山”地名),畫風被稱爲“隔山畫派”。居廉自號隔山白叟,在十香園設館授徒,堪稱清末廣州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其弟子多達五六十人,後來出了大名的有高劍父和陳樹人,他們和高奇峯一起創立嶺南畫派後,把“二居”尊爲本派的“隔山祖師”。他們的畫室十香園,就成了“隔山祖庭”。

十香園裏處處風雅,有“今夕庵”、紫梨花館、嘯月琴館等建築,既是畫室又是起居之所。最主要的教室是紫梨花館,高劍父、陳樹人等人早年都在接受師父居廉的教育。

1904年,居廉和朋友、門人在十香園合影

一個畫室,環境爲什麼要搞得這麼好?可能現在小洲村出租屋裏的高考培訓畫室理解不了以前畫家的執着。十香園如此幽雅,其實是學習了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東莞可園。但居巢、居廉兄弟和可園有什麼關係呢?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梗。

居巢、居廉都曾是可園園主張敬修的幕僚,在可園中居住長達9年,直到1864年張敬修去世。當時的可園,就和周圍鄉野田園風光結合得很好,兩人在園內作畫亦能從園外借景。張敬修逝世後第二年,二居回到廣州隔山老家,建起了十香園。“今夕庵”本爲居巢的畫室,可惜他只在此呆了一年就駕鶴西去。接下來的開館授徒、桃李滿天下就都是他堂弟居廉的戲份了。

1987年黎雄才司徒奇關山月重遊十香園

圖片來自廣東電視臺娛樂週刊、曾陽_漾、豆腐qiuqi、kakamai、看星的晚上沒有你,如有侵權立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