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文庙

富顺西湖

回澜塔

刘光第故居

富顺豆花饭

富顺县城

本报记者 周书浩

编者按

4月15日——19日,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201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评选会在自贡市富顺县举行。

会议期间,来自全省40余家纸质媒体的100多名副刊编辑、记者参与了“千年之约·豆花等你”全川媒体走进富顺采风活动,先后深入富顺文庙、赵化古镇等地采风,感受富顺深厚的历史文化。本报从“人文富顺”的视角,展示“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之美。敬请关注。

富顺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距自贡市区25公里、成都210公里、重庆150公里,辖26个乡镇,幅员面积1342平方公里,总人口107.5万;县城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聚居人口23.5万人。属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四川省百万人口丘陵农业大县、首批“扩权强县”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省经济重点开发县、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素有“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的美誉。

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经学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段玉裁对富顺的印象是:“县带洛而襟江,山气佳秀。典午以后,才俊蔚起,文物称最盛。”(《经韵楼集》卷九《书

壹 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

富顺是我国井盐发祥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盐业史。早在东汉章帝年间,就开始采卤制盐,打出了第一口盐井——富义盐井,南北朝时期更名为富世盐井。历史上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四川,被誉为“银富顺”。古为江阳县治域,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设富世县,唐贞观年间(627—649)改称富义县,北宋乾德四年(966)富义县升为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宋太宗讳改名富顺监,明洪武四年(1371)始称富顺县,后一直沿用至今。富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富顺文庙是我国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宋代建筑,位于县城中心。

文庙坐北朝南,背靠神龟山,面向沱江。跟全国绝大多数文庙建在平地上不同,富顺文庙从敬一亭到数仞宫墙,依次沿山坡修下去,面阔46米,纵深160余米,占地10余亩。富顺文庙中保存年代最早的建筑物要数敬一亭中那座孔子阴刻像石碑。据《富顺县志》记载,该像系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翻刻而成。

富顺文庙的格局跟全国绝大多数文庙一样,仿山东曲阜孔庙而建,即通过“数仞宫墙”左右的“礼门”“义路”或两旁的“圣域”“贤关”进入,跨过横卧泮池上的“状元桥”,是一座石坊建筑“棂星门”。棂星门由12根冲天石柱联排构成,最高的石柱达12.8米,超过曲阜孔庙棂星门10.34米的高度。经过棂星门进入建筑群的第一个院落,正面是“大成门”;从大成门再往里走,便是建筑群的第二个院落,正面是整个建筑群的主殿“大成殿”,大成殿前有一个举办祭孔活动的月台,大成殿门前的九龙丹陛为三层镂空九龙石雕,与棂星门一道,是富顺文庙石刻代表;绕过大成殿,进入第三个院落,正面是“崇圣祠”,再往里走就是最后一座建筑“敬一亭”。

富顺文庙有“五绝”:一是棂星门由3组石坊组成,中间一组石柱高达12.8米,为各地文庙所罕见。二是大成殿面积532平方米,共用大圆柱50根,殿高30米,整个梁枋、檐板都是精雕的龙凤麟狮、虫鱼花鸟。三是孔子石刻像奇。此像不着冕旒,线条简洁明朗,衣着飘逸自然、形象逼真,是稀世珍品。四是龙的世界。文庙内有大大小小、各具形态的雕龙300多条,有浮腾在20余米高空的巨龙,有蜿蜒于泮池“状元桥”上的九龙,大成殿屋脊上有飞龙。五是崇圣祠上裸体男陶人。1986年翻修富顺文庙崇圣祠屋面时,发现正脊梁三重琉璃亭塔式宝鼎中有一尊古铜色裸体男陶像,其身高25厘米,肩宽10厘米,右手向上举过头顶,左手自然垂下,五官清晰,下身男性特征明显,制作细腻,造型生动,给富顺文庙披上了神秘色彩。这个被列为“巴蜀之谜”的发现,引起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和震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西湖位于县城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勾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嘉宾。特别是扁舟游艇,荡漾湖中,有“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之誉。

西湖之北,有郁郁葱葱的五府山,山顶擎着红五星的烈士纪念塔巍然挺立,刘光第墓亦在其山;湖东至湖西,有清代著名学者、富顺代理知县段玉裁的读书楼旧址;有新建的西湖影剧院和临湖的钟鼓楼;西湖之南,有宋代易学大师李见功书的“读易洞”;西南面有全城众山之宗的钟秀山,山上林木苍翠,景色清幽;西湖之西,有唐代修建、宋代扩建的著名古刹资国寺遗址,人称罗浮洞,洞内有宽敞空阔、冬暖夏凉的水帘厅;中岩有新建千手观音殿,香火鼎盛,信徒不绝。荡舟西湖之中,可从读易洞侧或蟾嘴前,绕过九曲桥、红蕖榭,经碧波亭,穿龙风桥,达湖光亭、花园湾,穿行于荷花绿叶丛中,遍赏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贰 享誉巴蜀的“才子之乡”

富顺历史上有进士、举人1000余人,仅明朝,进士者就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1/13,有“才子甲西蜀”之称。

李冕,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进士,是富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历官朝奉大夫,太子中书舍人。

晏铎,明“景泰十才子”之一,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福建道御史。学问渊博,才华出众,为官清正,政绩斐然。

熊过,明朝“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学知渊博,治学严谨,是著名学者杨升庵的好友。因议论朝政得罪皇帝,被罢官流放云南,流放期中,闭门著书,遗著《南沙文集》被收入《四库全书总录》。

刘光第,字裴邨,“戊戌六君子”之一,是清末维新派的著名诗人。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光绪二十四年(1898)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宋育仁,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着意考察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积极策划维新大计,提倡民主共和。回国后,参加维新组织“强学会”,主讲“中国自强之学”。

谢持,光绪三十三年(1907)加入同盟会,策划成都起义未果,逃往上海。宣统辛亥年(1911)2月抵达重庆,筹划武装起义,11月2日重庆独立,成立军政府,任总务处长。民国二年(1913)5月参与谋刺袁世凯,事泄被捕,经营救获释后避往日本。民国三年(1914)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六年(1917)护法军政府成立,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代理秘书长。民国十三年(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民国十四年(1925)11月与邹鲁等发起西山会议,公开反对联共政策。民国十六年(1927)9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委员。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全国统一抗战奔走,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成都病逝。

李宗吾,原名世铨,后改名世楷,字宗儒,著述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畅谈物理学、经济学。民国元年(1912)以奇书《厚黑学》惊世,并自号“厚黑教主”,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叁 驰名中外的“豆花之城”

富顺豆花是四川地方特色小吃,主要食材是优质大豆,其口味滋润、散酥、浓香。富顺豆花是嫩豆花(方言“水豆花儿”“灰馍儿”)、豆花蘸水、大米饭配合食用的豆制品中经过简单加工的一种食品,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豆花的配方、制作、历史渊源都有独特之处,制作工艺于2009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有豆花店100余家,美乐、蜀佳等豆花蘸水加工企业10余家,富顺香辣酱和富顺豆花年销售额近3亿元,“美乐”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2017年,富顺香辣酱上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2.31亿价值品牌。

关于富顺豆花的起源,有一段可以追溯远久的历史和一个有趣的传说:

一天,一位来富顺贩盐的商人来到当地有名的朱氏餐馆,由于实在没有耐心等待,就跑到厨房催厨子快点把自己点的炒豆腐端上桌来,当他看见那还没成型的豆腐正热气腾腾地在锅内慢悠悠煮着的时候,由于实在没时间再等了,便要求朱氏餐馆的店主将此“嫩豆腐”卖给他。没有充分凝固,当然就不能煎炒,于是,老先生就吩咐厨子备辣椒水让这位客人蘸着下饭。可是不仅没感到难吃,相反,他还觉得这样吃起来比起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老先生受此启发,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豆花的鲜嫩程度,蘸水的配方以及最适合配豆花的米饭。后来,便有了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的“富顺豆花”。

富顺豆花以其“滚、嫩、绵、白”适中,蘸水“辣、麻、香、鲜、甜”俱备,闻名全川。“滚”,就是热而不烫嘴;“嫩”,就是细嫩又不至于筷子夹不起来;“绵”,就是有韧性又无木质感;“白”,乃色泽洁白如雪。富顺豆花特别讲究蘸水,富顺豆花蘸水,不但具有川味辣、麻、香、鲜、甜特点,而且更醇,且有回味。

富顺豆花洁白如雪、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清香宜人,其窖水(即吃豆花时碗里浸泡豆花的水)爽口回甜,具有清热化痰、醒酒去腻的功效,是川菜中的一道经典招牌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