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所抽取的題目是《竊讀記》【可以說明所屬學段和體裁】,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體育室外課沒有板書設計。因此我將採用朗讀體會法以及結合文章的圖片,引導學生細緻分析文章語句,幫助學生更好體味文章細節描寫的精妙之處【教師該如何組織教學】。

你與教師的距離只差一點

今天跟同學們分享的是一些省份教師招聘面試考察形式——說課,說課是教師職業的基本素養,說課要求教師對教學大綱、教學目標以及課堂設計要了解。

發現很多小夥伴對於說課稿的寫作存在一定的誤解和偏見,一味地追求所謂的“萬能模板”,認爲只需要背下一個模板,就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模板有沒有?有!但並不是別人給了你你就可以直接用上的。這需要大家通過練習,根據自己所寫的說課稿總結出相應的“個性化模板”。模板千差萬別,但寫作思路卻是有據可循,今天丫丫老師就拿一篇優秀說課稿給大家分析分析說課稿的寫作思路。

前言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來應聘小學語文學科的X號考生。【學段、學科、考號】今天很榮幸來到面試考場展示自我。我所抽取的題目是《竊讀記》【可以說明所屬學段和體裁】,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體育室外課沒有板書設計;幼教學科爲教材分析、幼兒情況分析、活動方法、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六個方面展開本次說課。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與作用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首先我來說說教材【銜接語

《竊讀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文章。【教材的地理位置:教材版本、學段、具體位置、體裁。體育學科的學段按照水平進行描述;美術和幼教可以增加所屬領域說明】本文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課文以“竊讀”爲線索,生動地再現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地離開的整個“竊讀”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經歷。細膩地描繪了“竊讀”的複雜滋味,表現了作者對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文章主要內容概括】本單元的主題是“我愛讀書”,作爲單元的開篇,本文能夠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與方法,爲以後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文章的地位、對學生的作用價值。還可以增加本文的學習與《新課標》/《指南》規定內容的符合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爲整個教學活動起到指引作用,爲此我制定瞭如下三維目標:【銜接語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 正確書寫“竊、炒支撐、傾盆大雨”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遣詞造句的精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幼教學科爲活動目標,分別包括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政治學科的目標制定順序要發生改變,爲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身心發展特點,在喫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本課的重點難點如下:【銜接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

而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學習中,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並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使之強化。——教學重難點

學情分析

幼兒情況分析(幼教)

五年級是小學學習的較高階段。隨着對小學教育的不斷適應,這一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學時的兒童穩定,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並且隨着主體意識的覺醒,自我意識、自我主張、自我控制能力進一步加強。【該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徵

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閱讀形式。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讀,他們有一定的情感積累【學習本課的優勢】,但是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比較缺乏。同時在寫作手法上對細節描寫學習和體會還不足【學習本文的不足】。因此我將採用朗讀體會法以及結合文章的圖片,引導學生細緻分析文章語句,幫助學生更好體味文章細節描寫的精妙之處【教師該如何組織教學

教法、學法

活動方法、活動準備(幼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係,閱讀的重點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學法: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以及圖片展示法【所採用的教法名稱】。朗讀體會法將貫穿本課的整個教學環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體會字裏行間所蘊含“竊讀”和快樂與恐懼的複雜感受,體會對讀書的熱愛之情。同時還利用插圖,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各種教法的具體運用+能起到的作用】。在學法上,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我緊扣課標,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銜接語

(一)格言導入,設置懸疑

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格言進入題目,然後板書課題,設置懸念:看到《竊讀記》這個題目,你會產生什麼疑問呢?竊讀的是誰?怎樣竊讀的?竊讀的感受是什麼?從讀書的氛圍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

(二)初讀“竊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字,理解“竊讀”的含義。

2.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敘了什麼事? 自由發言,總結出答案。

帶着問題讀課文,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讓學生解開課題,瞭解故事內容,從而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三)品味“竊讀”,感受渴望

1.研讀一到六自然段

(1)默讀找出描寫“我”竊讀的相關語句。說一說體會。通過小組交流、彙報,重點品讀文中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使用的妙處。

(2)思考:“我”這樣子讀書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呢?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滋味?自由閱讀發言,找出竊讀的滋味。從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詞句,並談談感受。小組討論交流:“我”爲何快樂,又懼怕什麼?總結板書。

(3)設置情景,引導學生品味“墊、鑽、擠、貪婪”等詞句的運用,有感情朗讀,學生互評。

2.研讀七到十自然段

學生提問或教師啓發,思考問題:下雨天和飯菜香對作者來說有什麼影響?

(1)指名朗讀,自由回答,概括總結。

(2)引導品讀“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體會特殊心理狀態。結合時代背景幫助理解竊讀的原因。

(四)深悟“竊讀”,延伸閱讀

1.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在書店“竊讀”的行爲與感受,說說小女孩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2.課件展示最後一個自然段,小組合作。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交流課前蒐集讀書名言,彙報交流,總結誦讀。

(五)積累“竊讀”,分享閱讀

1.自選感興趣的、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並摘抄在作業本上。

2.感受閱讀的快樂,與朋友分享讀書心得,並試着用言語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在寫作中注意兩點:

(1)教學過程部分的說課稿包括三方面內容:方法+具體教學內容+依據/作用;

(2)說課稿的表達所用語言用書面化語言,注意語言的科學性和規範度問題;

(3)爲了使得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聽起來更加具有層次感和清晰度,每個部分可以用三字經、四字經或者八字經進行標題概括(比如上述說課稿中的格言導入,設置懸疑;初讀“竊讀”,整體感知;……)

板書設計

活動延伸(幼教)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也必然離不開教師的板書,本節課我將採用XX式板書【板書形式】,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重點突出,具體板書設計如下。【作用意義

結語

根據以上分析,相信大家應該已經掌握了說課稿寫作的大致思路。丫丫老師根據自己的授課經驗,在這還要再跟大家嘮叨嘮叨關於大家在寫作過程中的一些小糾結:

  1. 說課稿所包括的模塊寫作上的糾結。上述給出的範例是從六說進行,但有時我們也可以從四說(教學背景、活動評價、教學過程、教學體會)闡述。或者八說(增加了設計理念以及教學體會,比如廣西南寧部分考區明確規定這兩部分還會計算分數)。無論是從幾說進行,其實本質都是相同的,所包括的具體要點都是一致的,因此大家在選擇寫作思路時不要過於糾結,選擇你自己認爲層次最爲分明的做一參考即可;
  2. 對於說課稿模板的應用過於固話。作爲模板,個人建議對於說課形式不熟悉的學生可以在開始階段嘗試使用進行備課,因爲模板能提供一些現成的設計以及語言表達。但是,當對說課有了一定掌握之後,建議大家在後面的訓練中要通過不同課型、不同體裁的練習去掉和調整模板中固定化的內容(比如教材和學情分析經常會有改變,還有一些華而不實的語句),保留一些可取的銜接語言,去掉套路化的痕跡,做到對不同課文備課可以靈活多變。
  3. 過於重視說課稿的寫作。很多考生在複習說課的時候完全將其當做筆試考試準備,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說課稿的寫作中,而忽視了自己外在表現力的訓練。面試是一門藝術,它需要在展示自己教學能力、學科功底的同時還要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能讓別人感受到你作爲教師應該具備的一些外在表現素養。因此大家在後期說課準備複習中,不僅要重視對文章的把握分析、說課稿的寫作,還要重視如何通過自己的無聲語言和有聲語言將其繪聲繪色的展現給評委。

只能幫你們到這了

19年招考教綜課程

老師帶你搞定知識

助你早日上岸

掃碼瞭解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