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行駛的車輪從未有過偏離。歷史如此,地理也是如此,宇宙萬物也亦如此。100多年前的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在他32歲時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但這一石破天驚的觀點普遍不被接受,甚至招來嘲笑。

魏格納大陸漂移假說認爲:2億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陸連成一個整體,後來經過不斷的分離漂移,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格局。

大陸的漂移

魏格納不在乎,並找出了很多的證據來驗證自己的觀點。1930年再一次去格陵蘭島的探險中,不幸遇難。他的遺體保存在冰凍的雪原上,而他的大陸漂移假說的則塵封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無人問津。上世紀五十年代,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證實海底洋殼比大陸陸殼要薄而且要新,而且還發現大洋中脊兩側的地磁異常是對稱的。因此美國學者赫斯提出海底擴張學說,該學說認爲地幔軟流層物質的對流上升使海嶺地區形成新岩石,從而推動海底兩側的洋殼向兩側擴張,並在於陸殼碰撞處俯衝沉入陸殼下方。

海底擴張海底擴張學說的動力支持,加上古地磁研究等成果,足以說明大陸的確發生過漂移。這些證據復活了大陸漂移學說,並形成了更爲詳細合理的板塊構造學說。

全球板塊分佈

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固體的岩層分爲六個打的板塊和若干個小板塊,板塊處於不斷的運動當中;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內部則相對穩定。從板塊的不同邊界類型可以看出一下結論:地中海面積在不斷的縮小,最終乾涸消失,非洲和歐洲連爲一體。並在現在的地中海處形成高大的山脈。大西洋中間有條S形的大洋中脊,從中對流的地幔物質推動着兩邊的地殼,使得大西洋麪積不斷擴大。同樣的大洋中脊還出現在印度洋,印度洋的面積也在擴大。受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擠壓,非洲的海拔將比現在還高。印度洋板塊一方面將向北俯衝到亞歐板塊之下逐漸消失,一方面向東擠壓太平洋板塊,是的太平洋板塊面積縮小。

由於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太平洋板塊不斷縮小,並逐漸俯衝到兩大板塊之下,逐漸消亡。同時也使得碰撞出出現了綿長高聳的山系。

結論:兩億年後,當今地球上的陸地大部分將會在現在的太平洋匯合,太平洋將會消失。亞歐板塊的南部將出現一條雄偉的山系,從東亞一直延伸到西歐。美洲和亞洲連成一體,交界處將會出現兩條並行的高大山系,一條比現在大幾倍的大峽谷橫空出世,而南極洲還會孤獨的漂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