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種食物,它可以——代替米飯和麪食;每天喫還能保持身材、緩解壓力;輔助降壓,穩定血糖和保護心臟。

較於把大米麪食當主食的人來說,

以它代替主食可以——腦卒中的發病率降低40%;攝入的熱量將降低高達80%;等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好處……

這種食物究竟是什麼靈丹妙藥?原來它就是貌不驚人的——土豆!

土豆是營養學家青睞的“完美無缺”最佳食物,更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食物之一,將來甚至能負擔負責起人類主食的重任。在它憨厚的外表下,真的能讓衆多讚譽實至名歸嗎?讓我們見識一下它的洪荒之力吧!

1、營養高不發胖:被譽爲“第二麪包”

土豆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以及礦物質。

同時土豆是典型的低能量食物,素有“第二麪包”的美稱,它所含有的熱量低於穀類糧食,是理想的減肥食物。

2、含鉀高:護血管、防卒中

100克土豆含鉀高達300毫克以上,同時富含的大量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有利於控壓、降壓,還可保持血管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這些都是保護血管的靠得住保證,這讓土豆享有“地下蘋果”的美譽。

另外有研究證明,每天堅持喫1箇中等大小的土豆(約130克),可以使腦卒中的發病率降低40%。

3、富含泛酸:預防癌症

日本學者認爲:每日食用一個土豆,可以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土豆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6、泛酸和維生素C,它們可以增強淋巴組織的作用,而淋巴組織可以產生具有重要防癌作用的淋巴細胞。

4、抗性澱粉:控糖最佳

土豆富含抗性澱粉和膳食纖維,能令人體消化緩慢,減慢升高血糖速度,易於控制餐後血糖和胰島素分泌。

5、充足維C:喫出好心情

土豆富含抗性澱粉和膳食纖維,能令人體消化緩慢,減慢升高血糖速度,易於控制餐後血糖和胰島素分泌。

6、優質纖維素:改善胃腸功能

土豆所含的優質纖維素,即使是老年人也可無憂享用。土豆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作用,同時因它含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泄代謝毒素,防止便祕。

既然土豆有這麼多好處,你以爲只是喫喫薯片就能夠得到的嗎?

大!錯!特!錯!下面就把土豆的烹調體式格局按好壞排個隊,快來看看吧!

1、第一位:蒸土豆

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調體式格局,對營養成分影響很小,還能保留天然清香。

研究顯示,土豆在蒸熟後維生素C損失極少,保留率在80%以上,而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都沒有什麼損失,還會使其中的澱粉顆粒充分糊化,使它在體內更容易被消化分解,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

2、第二名:土豆泥

土豆蒸熟後壓成泥,口感酥軟,更適合老人和孩子。經過合理搭配,還能作爲需要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人羣的食療菜。

不過,一些不恰當的搭配卻會毀掉土豆泥的營養保健作用。比如一些洋快餐中的“奶香土豆泥”,加入了大量的人造奶油、人造色素、香精和糖,使土豆泥的營養大大扣分。

3、第三名:紅燒土豆

土豆切成大塊,刀工少,斷面就少,因此水溶性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損失也少。不過有人在紅燒土豆時,會把土豆先炸一下,這樣雖然口感更好,但卻破壞了許多寶貴的營養素。

4、第四名:炒土豆片

土豆切成薄片烹調,會使其中的營養流失一部分。但是一樣平常炒土豆片烹製時間較短,能一定程度上彌補不足。

炒土豆片之前別用水泡,浸泡會損失更多的營養。

5、第五名:炒土豆絲

土豆絲切得特別很是細,會導致許多營養流失。而且一樣平常人在炒土豆絲前還會用水泡,有的甚至先焯再用涼水衝,這些做法都會使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鎂等無機鹽大量溶於水中而流失。而且這樣炒的土豆絲因爲斷面多,表面積增大,還會吸收更多的油脂。

烹調時早放醋,不但增加口感,還能提高蛋白質、鈣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吸收率。晚放鹽,一來鹽會讓土豆絲變軟,二來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如果鹽放得過早,還會增加鈉的攝入。

(以上圖片都來源於網絡,與本臺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