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信用狀況難以被精準評估,是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一道信息梗阻。破解這個難題,亟須發展更充分的徵信和評級市場。

日前央行官方透露,徵信系統升級優化工作仍在進行中,並無明確的上線時間表。此前各界對徵信系統可能的新變化關注和猜測頗多,這說明全社會越來越有“信用觀”,對信用的瞭解和重視在逐漸加深。對於小微企業融資來說,重視信用、依賴信用無疑是一件好事。

站在小微金融服務的角度看,無論是個人徵信還是企業徵信,其核心在於精準衡量企業主及其公司的信用狀況,從而爲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提供重要依據。目前的徵信系統雖然已記錄了較完善的信息,但在評估的精準性、全面性、延續性等方面還有可提高之處,這也是本次央行對個人徵信系統調整優化的方向。

從央行有關負責人透露的信息看,個人徵信的優化升級將有助於金融機構更好地分析小微企業主的信用狀況。擬推出的新版信用報告與目前的版本相比,信貸信息中增加了共同借款、個人爲法人擔保、法人爲個人擔保等信息,信息更新頻率也將進一步提升。將共同借款信息展示在每個借款人的信用報告中,可以真實、準確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新版個人信用報告擬將設計展示“5年還款記錄”,這是爲了更好地展示信息主體的信用狀況,幫助公衆積累信用財富,促進獲得融資。

可以看出,新版個人徵信在朝着全面、科學、實時的優化升級方向前進。這些調整顯然可以更好地爲小微企業主“畫像”,更客觀、準確、動態地向金融機構展示出其信用狀況,這對於那些遵規守紀、信用良好的小微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可以幫助其更便捷地獲取金融支持。

而企業徵信評級市場則呼喚有效整合與大力開放。小微金融服務僅依賴央行的企業徵信系統是不夠的,也需要市場力量的參與。據相關報道,目前市場上在央行備案的企業徵信機構有125家,此外還有97家信用評級機構。機構數量雖然不少,但整體來看魚龍混雜,機構規模普遍不大、實力不強,權威程度上自然也要打上一個問號。在100多家企業徵信機構中,已有20餘家機構註銷。信用評級市場的情況較爲類似,缺乏實力強、權威程度高的龍頭機構。

企業徵信評級的核心,在於公信力和權威性。如果徵信和評級機構的公信力與權威性沒有保障,其出具的報告、打出的評分自然無法令金融機構信服。因此,在我國企業徵信、評級市場發展不充分的情況下,銀行等金融機構並不信任外部機構的徵信報告與評分,更多的還是依靠自己組建的風險團隊來對小微企業進行評估。這樣做有兩點不足:一是效率較低,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也難以充分識別小微企業特有的信用風險點;二是專業性難以保障,許多銀行的風險團隊並非做業務出身,自身在業務知識上的匱乏導致在評估小微企業時只會看財務報表,而很難穿透式地對小微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進行調查,也很難對企業的稅務、社保、經營等數據進行科學分析,難以真正精準地描繪出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這些不足既給銀行增加了風險,也阻礙了一大批小微企業順利獲取貸款。

因此,企業徵信與評級市場呼喚着整合與開放。應當由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行業整合可以提高企業徵信機構的實力和專業程度,進而提高其權威性和公信力。通過整合,使行業內出現幾家高水平、專業強、規模大的徵信機構,金融機構可以信任其出具的評分與報告。這可以爲銀行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據,降低銀行面臨的風險水平,把銀行一部分人力、物力解放出來,使小微企業得到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另外,徵信和評級市場的開放可以推動這一行業更充分發展。2016年,央行聯合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外商投資設立企業徵信機構實行國民待遇。2017年,央行上海總部爲美國企業徵信機構鄧白氏公司在上海設立的華夏鄧白氏辦理企業徵信機構備案。2018年,央行營業管理部接受英國跨國徵信集團益博睿在境內設立徵信子公司益博睿徵信(北京)有限公司的備案申請。

未來,企業徵信和評級市場期待着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開放,這有益於進一步破除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梗阻。

來源 | 整理自中國金融新聞網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