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精神無外乎敬、和、清、寂四字

敬爲本,敬長者,敬親朋;和行之,睦鄰益友;清以居之,清靜幽雅,廉潔質樸;寂以養老,寂靜幽閒,修心養性。

紅 茶

在鄉下,山前、屋後、田埂、河灘走了許久。孩童時的記憶便在一步步的閒逛中變得清晰起來。青山、斜陽依舊,記憶的山村卻不復當年模樣。突然想,故鄉或許就是幫人回憶的。有些茶也是幫人回憶的。幾碗下去,童年的記憶頃刻復甦。

鄉下的老井旁住着一位村姑,槐樹下的黃牛記憶裏總是懶洋洋的臥在牛棚裏反芻。更想起冬天的清早,總喜歡蜷縮在被窩裏,看着窗上的冰花發呆。白色的窗紙在歷經一年的風吹日曬,已經泛起了淡淡黃暈,正是那記憶中的顏色,卻讓我忍不住惆悵。

家鄉的紅茶應該是最普通的粗茶了。“粗茶”盛在樸素的瓷碗裏。那樣的瓷碗不見了,那樣的茶香更是不見了。

這些年,我喝過的紅茶不算多,叫上名字的更不過寥寥九種:祁紅、天柱紅、洞庭紅、金駿眉……家鄉的粗茶是天柱山,有些日子沒喝到那麼濃的茶了,也忘了上一次是什麼時間去的天柱山。

綠 茶

論格調,綠茶自是在紅茶之上。綠茶清逸、坦蕩,紅茶泡開後則有些陰惻惻的感覺。

喝過的綠茶太多,每一款都別具一格,以致於回憶之際,腦海中卻空空如也。

喝什麼茶得去什麼地,去不了也當了解此間歷史乃至文化底蘊。

在煙霧朦朧的敬亭山中喝敬亭綠雪,細雨中的茶園,新茶剛剛冒了綠尖。青島的嶗山綠茶,腦海裏忘不掉的是蒲松齡筆下詭譎的嶗山道士。霍山的黃芽,安靜的坐在長椅上,靜看杯中的茶綠了又黃,黃了又綠。

喝綠茶的感覺,不是喋喋不休,而是娓娓道來,香遠益清,這一點紅茶是遠遠不及的。

黑 茶

在記憶裏,黑茶是神祕的。放在鐵壺裏,掀開蓋子,烏黑一團,什麼也看不見,而所謂黑不是漆黑,倒似褐色更爲適宜。

倒出來後,盈盈一杯,像紅茶般橙紅透亮,又比紅茶剔透、細膩,入口醇香大放光芒,讓人喜不自禁。

黑茶的味道不只質樸這麼簡單,說的晦澀點是一種精緻的粗糙。品一杯茶的優劣,品味之外,還得講緣分,緣分到了,入嘴會意。反之,則懵懂無知,暴殄天物。

有人說:黑茶如上古文章,紅茶是唐人傳奇,綠茶爲宋人小令,花茶像明清小說。

倒曾有過兩盒上等的雨前櫧葉種,可每每想起這晦澀的上古文章,就打消了去喝的念頭。總覺得喝黑茶得上了年紀,需要足夠的境界才能品出味道。

老 白 茶

六大茶類:綠、白、黃、青、黑、紅。根據是否發酵以及發酵的程度,各自衍生出了不同的炮製方式。

譬如綠茶這樣完全沒有經過發酵的茶葉,只適合用來沖泡而非烹煮。若是非 要勉強,鮮嫩的茶葉不耐煮,煮後茶葉變黑,茶湯發紫、渾濁。一大壺的爛葉子 在開水裏“咕嚕咕嚕”的漂浮着,這大概就是茶界的黑暗料理吧。

要說適合煮制的茶葉,還是要數老白茶。說到底,這白茶也是輕微發酵的茶,怎麼就能煮了呢,好像話到我這就變得有點信口開河了。嘿,其實“老白茶”和“白茶”雖不過一字之差,然其間差異還是頗有說道,陳放 了三年以上的白茶纔算是在老白茶界登堂入室。

此間翹楚無外乎白毫銀針與白牡丹陳放之後的老白茶,奈何這世間能稱之爲老白茶的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畢竟太過稀有,常人實在難覓。相比之下,壽眉倒是好尋得多,陳放後,單純的沖泡已無法將其中的物質完全析出,必須通過煮制使老白茶完全釋放真味。

茶似酒尤甚酒,俗可化解世間愁,雅可書盡人生樂。幻想的翅膀帶着夢想飛,看千山萬水,千柔百媚,而獨此一杯。

南宋白玉蟾真人的一首詩中寫到“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痾蘇。身輕便欲 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

作者:上官雲野 | 弘益茶道美學撰稿人

•排版編輯✎ 兮淺

•圖片來源:弘益茶道美學圖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