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篇關於“防曬霜會進入血液”的研究報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化學防曬產品的安全隱患”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美國醫學會雜誌》官網上原文顯示,該研究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AD)資助的一項小型隨機試驗,研究目的是爲確定4種市售防曬霜的活性成分:阿伏苯宗 (Avobenzone)、二苯酮-3 (oxybenzone)、奧克立林 (octocrylene)及依莰舒 (ecamsule)是否被人體吸收。雖然只是一個小規模的初步研究,通過媒體放大,加上“防曬霜或含有害成分”等言論,着實引起了部分網友的恐慌。

圖片來源:JAMA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於2018年7月隨即招募24名不同膚色、不同性別的健康志願者,平均35.5歲,男女各半。他們被隨機分爲四組,分別接受不同的防曬霜(2款噴霧,1款乳液和1款乳霜)測試,受試者連續4天每天塗抹4次防曬霜,且控制用量:覆蓋75%的皮膚,每平方釐米塗2mg。7天后收集血液樣本,檢測4種防曬產品的活性成分的濃度。

圖片來源:JAMA

研究證明了什麼?

研究發現,在只塗抹了幾小時後,就可以開始在受試者的血液中檢測到四種化學成分都超過了FDA此前建議的0.5 ng/mL這一血漿濃度閾值,且隨着重複使用,活性成分濃度在持續增加。參與測試的化學防曬霜,確認會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而且隨着天數的增加,血液中的化學防曬劑濃度增高,說明這種透過皮膚的滲透很可能具有累積效果。

我們拿Oxybenzone(二苯酮-3)來舉例,它是這次研究的成分中,在血液裏檢測出濃度最高的——最高濃度超過150 ng/mL,遠高於0.5 ng/mL的安全濃度要求,達到這個最高濃度的時間在20-60小時,並且即使在7天以後,剩餘的濃度也在20ng/mL以上。

這些都說明,Oxybenzone可以通過皮膚滲透到血液中,而且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可以說,FDA這項實驗,對於推進防曬霜的安全性研究是有意義的,。

研究沒有證明什麼?

事實上,這些試驗結果,並不是說明用防曬霜就會如何影響身體健康。

主要原因有:

1.平常塗抹不會達到像測試者那樣按推薦用量(2mg/cm2),至多是其1/2,況且也不可能全身3/4皮膚都塗抹。

2.測試者都未直接接受陽光照射,與防曬劑發揮功能的方式不太一樣。

研究也沒有對這些進入人體的化學防曬劑,是否安全,或是否確認有害進行證明。文章中有一處:The fact that an ingredient is absorbed through theskin and into the body does not mean the ingredient is unsafe.(一種成分會被皮膚吸收、會進入身體,並不意味着這種成分不安全。)直白點說,就類似於中成藥使用說明上的那句“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因此,美國FDA前任局長羅伯特·卡利夫在同期刊載的一篇評論指出,該試驗結果並不意味這些成分不安全。研究報告也指出,消費者沒有必要爲此停用防曬產品。儘管系統性吸收的指數遠高於FDA標準,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些成分就一定是不安全的。

圖片來源:JAMA

文章結論也沒有明確表示防曬霜有毒性,但當它忽然被拉到大衆媒體和消費者面前,就容易被粗暴地理解爲“防曬霜有害”,而望文生義往往是謠言的開始。這次研究只是一個開始,關於被血液吸收的化學成分是否有害,還需要繼續開展研究來評估。媒體不應爲了賺足眼球,斷章取義,對研究結論誤讀或誇大。

化學防曬劑確實缺乏足夠的臨牀安全證據,雖然沒有直接證明防曬霜對人體的有害性,但結果顯示有必要開展進一步非藥物類毒理臨牀試驗,包括致癌性、發育、生殖等功能影響的研究,以此來確定新研究結論的臨牀意義。

對於此次#防曬霜或含有有害成分#事件,對學術界以及大衆來說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

這次研究表明科學家對於全人類健康認真負責的態度,且研究的目的可以理解爲喊話學界:目前防曬霜被業界推到大衆眼前,宣傳爲完全無害,並且被推薦大量、大面積使用。如果真的每天大量使用,還是會有潛在風險。

大衆對防曬霜有了更多瞭解,更加關注健康問題,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上,不僅會形成各種強氧化作用的自由基,破壞膠原蛋白合成,還會導致皮膚細胞死亡、細胞DNA損傷等,引起皮膚過早衰老,出現皺紋、鬆弛,還會增加皮膚癌風險,因此防曬的收益選大於風險。防曬,並不是一定要用防曬霜,化學防曬只是其中一種。在完整的研究結果出來之前,防曬霜可以正常地用,最好能和其他物理防曬手段結合起來,不必因噎廢食。

類似此次媒體將學術研究與大衆日常生活結合來製造恐慌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離開劑量談毒性。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過的“口紅含鉛會導致人體鉛中毒”,根據國家規定的標準,1kg口紅含鉛量不得超過10毫克,1kg有200只口紅,正常人攝入口紅的量遠遠達不到鉛中毒的標準。

還有“衛生紙當餐巾用致癌”,“××與××同食等於服砒霜”等標題賺足人們眼球,無良媒體不是爲大衆科普各類知識,而是斷章取義,製造焦點。

對於此次事件,媒體不應將學術界的討論扭曲傳遞給大衆,製造恐慌。研究結論中有一句“這些結果並不表明,個人應該避免使用防曬霜。”對於網友,大多不會去讀原文,有些過於專業也讀不懂,事實上很多研究都沒有定論,卻被曲解報道。

科學研究永無止境,從推動安全性研究來說,FDA主導的這件事情,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雖然防曬霜此前在美國無需進行藥物安全測試,幾乎默認爲是安全的。這一切的嚴格,都是爲了我們每一位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Tips

免責聲明:本公衆號致力於打造專屬材料人士的平臺,分享材料資訊,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所有轉載內容,均不代表【材料+】贊同其觀點,不能完全保證其真實性。如若本公衆號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繫【材料+】小助手:13521056123,我們將立即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