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說在時間尚且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還在申請季的大家提前做好時間規劃,爭取在大四之前一定把語言考試都考到最低要求,把大四上這個學期留出來好好打磨你的簡歷和文書,有空還可以繼續去實習,充實自己的軟實力。時間規劃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本人當時申請季就是沒有做好時間規劃,因爲把太多經歷放在了實習上,導致大四開學纔開始準備所有的語言考試,中間還夾雜着文書簡歷推薦信的寫作,非常地焦頭爛額,所有材料也都是壓着 ddl 交的,錯過了所有的 early decision 輪的申請。

分享者:Monica,美國紐約大學(NYU)整合營銷(Integrated Marketing)專業研究生在讀。

我的項目是兩年制的,總共要修 42 個學分,含 8 門核心課程,5 門 concentration(分三個方向)課程以及一門 capstone(類似於國內說的畢業設計),專業偏實踐,很多小組作業。

申請最低的語言要求是託福 100(或雅思 7.0),GRE310(也收GMAT)。

申請第一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申請最重要的就是前期對於項目的瞭解,這個瞭解,不是說隨便找個中介機構聽一些二手信息,而是自己上學校、學院的官網,一個字一個字仔細閱讀對於你要申請的項目的簡介。

把官網閱讀一遍,你至少可以獲得如下信息:

最低的語言申請要求;

項目時長;

項目所需提交的材料;

項目申請截止日期;

項目的人數;

專業簡介、培養方向;

過往平均錄取情況(包括平均語言成績或者班級成員構成比例)等。

當然這些信息都只是最基本的,更多的申請信息,可以上留學生論壇比如“寄託家園”、“chase dream”等等,找到往屆申請者發的經驗貼或者直接與他們交流,這裏也會有很多同屆申請的人抱團,互相分享信息達到 1+1 大於 2 的效果。

只有和往屆生聊得多了,纔會知道你要申請的項目對於申請者大概是個怎麼樣的偏好(比如注重語言成績還是 gpa 還是看重實踐經歷),這些是你在官網上很難直接讀出來的。

申請第二步:規劃時間,步步爲營

有了上述這些基本信息,接下來就要一一對比,看自己目前還缺什麼材料,語言還差多少分,然後開始做一個時間規劃。

時間規劃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本人當時申請季就是沒有做好時間規劃,因爲把太多經歷放在了實習上,導致大四開學纔開始準備所有的語言考試,中間還夾雜着文書簡歷推薦信的寫作,非常地焦頭爛額,所有材料也都是壓着 ddl 交的,錯過了所有的 early decision 輪的申請。

所以說在時間尚且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還在申請季的大家提前做好時間規劃,爭取在大四之前一定把語言考試都考到最低要求,把大四上這個學期留出來好好打磨你的簡歷和文書,有空還可以繼續去實習,充實自己的軟實力。

這個階段如果還在考試,很容易焦慮,我見過很多人跟我一樣“趕”申請季的,越想出分越出不來,後來索性直接放棄申請,準備 gap 一年再申請了。

而這被迫的 gap year,可謂是浪費時間,提前做好規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時間規劃可以用一個 excel 表,以月份爲基本單位,精確到每個月要做哪些事情,對照着推進自己的申請進程。要留出一點機動時間,允許自己“犯錯”(比如一次兩次語言考得不理想,要多刷幾次分)。

另外要說一下語言考試在申請項目中的權重,很多人會執着於刷出一個很高的分,但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語言考試的成績遵循“夠用就行”的原則爲佳。

因爲在申請官眼中,你的託福如果已經過了 100 分,那麼 102 和 104 沒什麼差別,同理,105 以上這一檔,你考 109 也沒差。100、105、110 是三道坎,具體需要考到多少請參考你的項目的最低要求,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刷到比最低要求高上一個 level 的分即可。如果覺得語言考試已經到了瓶頸,那就建議不要把精力花在上面了,達到最低要求就放心大膽去申請吧,因爲你已經獲得准入門檻了。多出來的精力去充實其他的材料。

那如果臨近 ddl 還是沒有刷出語言最低要求,是不是就鐵定沒戲了?

也不一定,如果差了一點點,有兩種辦法可以去和 admission office argue。

第一種就是申請“拼分”,即要求對方參考你前幾次語言成績的單項最高分,算一個“總分”。

很多人每場考試發揮的優勢項不穩定,就可以去 argue 這一點。而這樣的 argue 條件一般是不會放在官網上直接告訴你的,你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問 admission office 是否可以這麼操作,給出適當的理由,如果理由充分,對方是有可能會接受你的“拼分”的。(但是如果你離最低要求差了太多,那 argue 也沒戲,對方會認爲你是實力遠遠沒達標,不存在商量餘地);

第二種辦法就是,爲自己再爭取一次機會。先提交你目前的最高分,然後緊接着發郵件告訴 admission office,你對之前提交的分數不太滿意,會在接下來的某個時間段內再考一次,希望他們可以接受你的後續補送分。

這種方法相當於爲自己打一個時間差,如果對方同意的話,你還可以爭取到多一次機會。不過這兩種辦法都是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用的,在一開始就考到目標分數,提高硬實力纔是王道。

再來說一下準備文書簡歷的過程。

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把同一篇文書遞給不同的項目,因爲哪怕專業名字一樣,各校課程設置可謂千差萬別,一定要根據對方的課程特色、招生偏好來“投其所好”。

同樣的素材,在寫成文書的過程中,也要根據各校間不同的字數要求進行調整、刪減。總結起來就是:對方喜歡什麼,我就呈現什麼。

以我所在的 IM 項目爲例:它看重的是申請者過往的實踐經驗以及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

那我在寫文書時,就會着重把實習時的細節打磨好,以及詳細地描述這個項目與我未來的職業規劃是多麼契合,我又是多麼有熱情想把 marketing 的知識運用到以後我想從事的影視行業中,全篇呈現出一種“這個項目就是爲我量身訂造的”感覺,先說服自己,把邏輯理順,相信招生官也會被你打動的。

但是如果你把這篇文書拿去投別的偏學術的 marketing 項目,就是不合適的。

申請過程中要養成一個習慣:有什麼問題都直接發郵件去問你的 admission officer,而不是去問中介、問你覺得可能有經驗的人,因爲哪怕是同一個項目,每年招生規則也會有略微差別,要獲得最準確的消息,一定是直接問到招生辦。

申請季的小祕們回郵件都很積極的,不用擔心他們會怕煩。如果嫌郵件回覆比較慢,我建議你可以上官網查到 office 的電話,算好時差直接打電話過去問,直接高效。

再來說推薦信這個重要的環節,我只有一個想要強調的點就是:一定要找幾個備胎。因爲哪怕你找的推薦人再靠譜,也不能保證臨到重要關頭不出什麼意外情況。

我當時的兩個推薦人,一個交換時期的教授和一個實習時候帶我的總監,都在臨時出了問題。教授是遇到母親突然去世回老家奔喪,直接失聯了(她事後才告訴我的,期間兩週我都聯繫不上她);

總監是在我申請季離職跳槽,原來公司的郵箱註銷了。這就導致我差點無法提交教授的推薦信,以及在總監用個人郵箱爲我發了推薦信後,我還要花巨大的力氣去和 officer 解釋說,這個人是突然離職所以纔沒有了 professional 的公司郵箱,臨時改用的個人郵箱,而不是我自己隨便找了個親戚朋友冒充來寫的。

雖然這些問題最終都解決了,但是消耗了我巨大的精力,這就是強調一開始找好備胎的重要原因了。

備胎最好還是你能夠直接碰到的人,比如說自己學校的教授(方便你直接跑去辦公室堵人),或者本地公司的實習 boss(還是方便堵人)。

另外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用自己的電腦以及網絡提交推薦信,現在美國很多學校會查 ip,查網絡,如果被查出來申請人和推薦人是同一個 ip,你的誠信就全無了,別說直接被拒,很可能還會波及到你申請其他學校時的信譽。

不要怕麻煩,如果你的申請人真的忙到無法幫你完成提交推薦信,直接甩給你他的郵箱賬戶和密碼讓你自己操作的話,你哪怕跑去網吧交,也別在自己電腦上交。

當然如果你找的是國外學校的教授幫你寫推薦信,一般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他們都會幫你寫好提交,但風險就是,你也完全不會知道自己的推薦信裏出現了什麼內容,國外的推薦人一般不會給你看,他們願意幫你寫推薦信的話就會實事求是地寫,可能你想要的“幫忙美言幾句”就比較懸,但是國外推薦人的信譽度在申請中也會被視爲更高。所以都是有利有弊,看你怎麼權衡。

最後說一下面試環節。現在留學論壇上很多人都會 po 面經,也就是面試經驗。你可以搜到很多往年的面試題目,或者同屆申請者中已經結束面試的分享者分享出來的最新的題。

我的建議是:一定要總結至少往前三年內,你所申請的項目的所有面試題。總結出風格和偏好,甚至要去 linked in 搜一下你的面試官(一般也就是 office 的那幾個人),瞭解他的經歷和偏好,以方便麪試時候有話說、不踩雷。

另外面試一定要找一個讓自己能夠放鬆下來的環境,面試前收拾一下你的房間,爭取呈現出最佳的個人面貌。化妝就沒什麼必要(頂多淡妝),真實最重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即可。

最後的最後,遞交材料後,也要密切關注同批遞交申請的人是否已經得到錄取或者其他消息。可以加羣,可以上論壇看別人報 offer。這一切都是爲了,自己的消息遲遲不出或者被放到waiting list 的時候,有一個參照系,以便及時跟進。

然後就是保持心態的良好,等待期間該幹嘛幹嘛,不要因爲一次申請就亂了自己的其他計劃,該來的總會來。希望大家都能申請順利。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