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7月工信部联合13个部门开展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迅速部署落实,首先在信息通信行业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重点聚焦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开展集中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今天,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董艳向浙江在线记者通报了被曝光企业的调查和处置情况,同时介绍了浙江省在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中采取的举措,并介绍了目前取得的具体成效。

接连不断的骚扰电话,究竟是谁在拨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浙江在线针对“骚扰电话”乱象展开报道,披露了两家企业涉嫌违规开展外呼业务一事,引起社会较大反响。

今天,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董艳向浙江在线记者通报了被曝光企业的调查和处置情况,同时介绍了浙江省在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中采取的举措,并介绍了目前取得的具体成效。

涉事两家公司违规业务被关停

董艳表示,报道刊发后,浙江省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立即分别约谈了杭州远传新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远传”)、杭州晶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羿科技”)相关负责人,经过调查核实,确定两家企业存在报道中描述的情节,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存在不规范的解释和描述,涉嫌违规。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要求两家公司立即整改,全面核查所有外呼合作单位及其外呼对象信息来源的合规合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彻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3日,两家公司分别上报了整改报告。杭州远传对三家没有征求客户同意意见就开展营销类业务的合作方关停服务,对五家向普通号码进行外呼业务的合作方暂停服务。晶羿科技关停了没有征得用户同意的两家合作方的业务。

当天,省通信管理局也向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出了调查函,对这两家公司的接入情况和被举报情况进行调查。为了防范未然和规范接入,浙江电信已经暂停了杭州远传以普通号码进行外呼的100个号码;浙江联通正在对两家公司的接入号码规范迁转至各自的95号码,并以协议明确相关规定;浙江移动没有向两家公司提供语音接入服务。

杭州宁波等五市已开展专项检查

根据最新通报,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举报平台上,2019年一季度,浙江省三家基础电信企业被投诉举报量比2018年四季度下降了32.25%,今年四月比三月的举报量下降25%。浙江电信、浙江移动、浙江联通的投诉举报处理率均达到了10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董艳介绍说,近几年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不良信息的整治工作。去年7月工信部联合13个部门开展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迅速部署落实,首先在信息通信行业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重点聚焦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开展集中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同时,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会同省高院、高检、教育厅、公安厅、司法厅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浙江省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形成了多部门联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合力构筑社会共治骚扰电话问题。

专项行动期间,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已经对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五地市开展了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对标整改。她同时表示接下来将对其他六个地市的电信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

近日三大运营商已发出告知短信

问题来了,如何界定骚扰还是过度服务?这是日常监管和整治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同时,一些公司为了躲避封号追责,要求业务员拿本人身份证去办理多张实名制电话卡,用于公司外呼业务。这意味着电销公司拨出去的每一个电话,在对方手机上都显示为个人手机号,即使投诉被封号,也很难查处公司。

针对这些难点,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省内相关管理部门,务实有效地推进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向纵深展开。比如要求省内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提供接入服务时,在与用户协议(合同)中明确相关要求和违约责任,一旦发现违规,立即按违约处理;对贷款理财类、房产中介类等举报较多的骚扰电话,联合省内银保监、住建等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各自行业的自律,联合整治。

为了让广大手机用户了解这些要求,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最近都向用户发出了短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用户拨打商业营销电话,为维护电话用户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对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进行依法处置。”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中来。

如果你接到骚扰电话了,可以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进行举报投诉,为骚扰电话的综合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来源:浙江在线记者 刘子瑜 申思婕
  • 监制:范波
  • 责编:潘洁
  • 编辑:陶朝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