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墨玉县大力发展兔子产业,以贫困户分散托养、企业集中托管方式,打造集兔子养殖、饲草料种植、肉制品深加工、兔皮深加工、有机肥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让兔子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法宝。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喀萨夏合勒克村,426户村民中已有100户在进行兔子养殖,全村贫困人口依靠兔子产业将于今年底成功脱贫。

村民依巴热古丽·吐荪托合提家里养了54只种兔,每只种兔每批繁育量在6到8只,45天左右就可出栏一批小兔子,企业再以每只8元钱的价格上门收购。依巴热古丽说:“公司跟我们签了合同,我们家每年能有6批小兔子出栏,每批小兔子我们都能有1000元左右收入。”

在村里养殖兔子初期,许多村民想不通,习惯了养殖牛羊,认为养殖大的牲畜才能卖到钱。在工作队和村干部不断入户讲解下,通过对比养殖牛羊卖出价格高,但是生长周期漫长,兔子养殖周期短、见效快,而且依靠公司养殖兔子还不用花费成本等特点,在算清楚一笔笔经济账后,村民的思想得到了转变。

企业帮助村民改造养殖场地,并定期提供上门指导、防疫防治、专题培训、基地学习。村民将小兔子养到45天左右,企业就进行回收育肥销售。养殖专业技术提高了,小兔子的繁育情况越来越好,村民养殖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

目前,墨玉县有四个乡镇设有兔子养殖基地,有养殖大棚150座。村民通过养殖兔子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周边乡镇、村的贫困户。在普恰克其乡巴扎博依村,看着周边村的贫困户养兔子致富,热依罕古丽·热杰普想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热依罕古丽家里110只种兔第一批就繁育了230多只小兔子,养兔子的第一个月就收入了1800多元。这样不用出家门的高收入,对于常年依靠打散工挣钱养家的热依罕古丽来说,更坚定了她要继续发展养兔子的信心。

在和田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兔子的养殖,也大大节约了企业养殖的成本。

目前,墨玉县兔子养殖基地繁育育肥、商品兔销售产业链已步入正轨。下一步,企业将发展饲料种植、有机肥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兔皮深加工,形成“一条龙”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还能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依靠兔子脱贫致富。

来源:和田日报(ID:htrbwx)特约通讯员 郭怀天 黄登平 朱光磊

本期编辑:梁孝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