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總在宣揚新時代女性應當獨立自強,當這些女性出現時,我們能給到的最好的鼓勵,就是以和男性同等的標準去對待她們。即便到現在,兩人都已經擺脫了豔星的名號,依然會有人在她們出演的電影下,用各種不堪入目的詞彙,去評論、意淫她們的身體。

因爲發福上了熱搜的明星不少,我每次看到這類的新聞,基本就是隨手點開圖片看看,並不會過多在意。

畢竟,明星也是肉體凡胎,體型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可最近當我無意間點開評論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讓我無奈又氣憤的規律。

從外在:形象要求不一樣

這是#劉亦菲又胖了#話題下的部分評論。

“挫”,“像個豬蹄子”,“大腰子眯眯眼”,“發麪饅頭”······諸如此類尖銳的評價,看起來讓人十分不適。

實際上,從最近的路透圖來看,劉亦菲並未胖到多麼誇張的程度,天仙般的顏值依然在線,頂多就是大腿略顯豐腴而已。

同樣因爲胖上了熱搜的小鮮肉彭昱暢,卻享受着截然不同的待遇。

誇他胖得可愛、喫相討喜的大有人在,夾雜着些粉絲對他演藝生涯的擔憂,評論區溫柔得好似被聖母瑪利亞的光環籠罩過。

今年年初,張惠妹也曾因爲變胖被推上了熱搜。

跨年演唱會後,圍繞她體型展開的各種嘲諷隨之而來,甚至被網友評選爲“跨年十大笑點”。

“沒看清楚以爲是韓紅。”
“胖成豬了還不減肥嗎?”
“歌聲不錯,可是怎麼能容許自己胖成個球?”
······

就因爲變胖,張惠妹出衆的嗓音和過往的音樂成就都被抹殺了,“金曲天后”淪落成了“發福過氣女歌手”。

反觀因爲割捨不掉奶茶,體重忽上忽下的周董,胖了之後粉絲的態度大多是善意的調侃和鼓勵,甚至還有點樂見其成的味道。

其實張惠妹曾回應過長胖的原因:家族肥胖症、過勞肥、年紀增大新陳代謝變慢,以及和周董一樣戒不掉奶茶。

遺憾的是,哪怕同爲實力歌手,她自我調侃式的發聲就是得不到大家的理解。

在驗證了不少明星八卦的報道後,我們得出來一個規律:

但凡女星變胖、變老,質疑她們沒有偶像自覺,甚至上升到專業素養和人身攻擊的言論總是佔多數。而當把性別替換成男藝人時,輿論的走向卻會神奇地偏向於理解和包容。

所以我們總能看到女藝人只喫水煮青菜,用一粒老乾媽下飯,10年不曾喫飽的“勵志”減肥故事,卻鮮少看到男藝人爲了控制身材承受着怎樣的摧殘。

在以紙片人爲美的時代,好像女性的價值衡量體系,只剩下身材和外貌

你可以說,明星在鏡頭下時刻保持最佳體態是他們的職業本分,但絕對不應該因爲性別,區分出兩套評判體系。

可輿論總是習慣於苛責女性,似乎成了我們社會難以根治的頑疾。

從內在:道德標準不一樣

嚴歌苓在《芳華》中寫過這樣一句名言: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便格外勇敢,人羣會格外擁擠。

其實,美人“淪落”遭到的惡意更甚

舒淇和湯唯,都是優秀的女演員。可因爲年輕時出演過情色電影,湯唯曾一度被封殺,舒淇也被罵了很多年的婊子。

即便到現在,兩人都已經擺脫了豔星的名號,依然會有人在她們出演的電影下,用各種不堪入目的詞彙,去評論、意淫她們的身體。

可是所有的罵名和侮辱,男性卻不需要承受。

和舒淇出演《玉蒲團之玉女心經》的徐錦江,成爲了衆人口中的“三級片教父”。之後,也是順風順水地接下了《一代宗師》、《鹿鼎記》、《西遊記》(張紀中版)等大製作的角色。

和湯唯出演《色戒》的梁朝偉,也已經成爲無數人心中頂禮膜拜的影帝,是華語影壇的傳奇符號。他在《色戒》中的全裸演出,被稱爲是爲藝術獻身。

多麼諷刺,同樣是接拍情色電影,男性就代表着藝人崇高的職業操守,而女性就是自甘墮落,要一直接受沒完沒了的蕩婦羞辱。

這種僅對女性滋生的惡意,在我們身邊也比比皆是。

就像蔡康永在節目裏說的:

女生長得漂亮,就一定是靠潛規則上位,女生長得不漂亮,就一定是loser;
女生淑女一點說人家裝清高,女生開放一點說人家太騷,女生可愛一點說人家裝嫩;
30歲不結婚就一定是沒人要,30歲不生孩子就一定是身體有問題;
穿多了說你保守過時,穿少了又說你勾引男人。

甚至於在街上看到開豪車的年輕男生,大家會默認他是富二代,而如果是年輕女性,大家的潛在認知就會覺得她是被包養的金絲雀。

沒有人關心女性內在的才能和智慧,他們看的永遠只是她們的身體

從本質:價值衡量不一樣

在個人價值體現上,女性同樣承受着比男性更多的苛責。

男性三十好幾沒結婚,但只要他事業有成,收入可觀,那他就是受人追捧的鑽石王老五,年紀反倒會成爲體現他成熟穩重的加分項。

而女性一旦到了這個年紀,不論你事業再怎麼出色,掙錢再怎麼多,被貼上的標籤都是四個字:大齡剩女。

好像只有婚姻和家庭,纔是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終極意義。

去年3月,中國古生物學家張彌曼獲頒“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國內媒體都報道了她在聯合國發表的領獎致辭。

魔幻的是,很多媒體避而不談她的研究內容、獲獎原因以及她的研究成果,反而着墨於她致謝家人時,說的“愧對女兒”那番話。

可是在我們國家,幾乎沒有人會在評價一個男性優秀與否時,去考究他對婚姻是否忠誠,對家庭的照顧是否失職。

而一旦到了女性身上,家庭關係、婚姻狀況、兩性私德,永遠是比她自身價值更值得剖析的問題。

徐志摩和林徽因就是最好例子。

提到徐志摩,大家想到的都是他的作品和成就,卻不知這個近現代著名的作家,其實是個拋妻棄子、勾引摯友妻子的渣男。

而提到林徽因呢?大家聽說的大多是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三個男人之間,那些無法考證真假的情感糾葛,風流韻事。卻鮮少有人知道,她曾餐風露宿走遍半個中國,爲我國建築事業做出的貢獻。也沒有人在意她爲了保護古建築,與各種政治勢力周旋的勇氣和付出。

甚至,不知道這個揹負了不少污名的女人,其實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

平權無關性別

社會發展到現在,男女已經能夠平分秋色,但性別導致的刻板印象,仍然會讓女性遭受更多的非議和苛責。

而想要從根本上消除性別歧視,最需要改變的其實是對女性的評價體系

評判一個女人是否優秀時,應該去看她爲人是否真誠善良,工作是否努力認真,在擅長的領域是否取得了不錯的成就。而不是看這個女人長相身材如何,私生活混不混亂,穿着打扮是否暴露,婚姻是不是美滿。

對女性自身而言,你用什麼標準去衡量其他女性,其實也是在用相同的標準審視自己。

我們總在宣揚新時代女性應當獨立自強,當這些女性出現時,我們能給到的最好的鼓勵,就是以和男性同等的標準去對待她們。

所謂平權,無關性別,關乎的只是平等,理解和尊重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