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五一小长假,让一个新词汇成了网红名词,那就是“买短乘长”。作为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基础设施能够轻松说出让全国人民都满意的大话来,这也就造成了节假日里的拥堵高速、铁路上的一票难求….,中国人素有“最善于变通”之名,于是,买短乘长这种在东西方发达国家很难理解的高难度动作就成为了节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能够理解大过节的拖家带口出门在外人们的辛苦,难免想些“巧”办法让自己和亲人能够早日到达目的地或者回家,但愿意买站票不代表就可以剥夺他人乘车的机会,尤其是在别人持有合法乘车凭证的情况下。超过了这个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的“买短乘长”会被全国媒体口诛笔伐,毕竟人家在道理上站住了脚。

由于在传统上中国人民还是认可法不责众的道理,所以这次也不例外,铁路部门又成了出气筒,当高铁和动车成为中国崛起的国家名片以来,当网友日复一日的嘲笑欧美的落伍和南亚某大国客车上的挂票时,往往忽视或无视了和谐号上每节车厢里也有不少站客,在2018年末的系列霸座风波中还有人天真无邪的问出无票怎能上车的问题,对这一系列不合理问题,铁路部门的解答充满了委屈,总之我们是搞服务的、总之买票的乘客都是上帝、总之我们不能赶乘客赶下车、总之只要乘客把住车门我们就不能按时发车….总之一句话,铁路不是执法部门,管理要具备“人性化”,好似60块钱一份的快餐、站票与坐票一个价很人性一样。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条发展中国家的铁路,一条账面上看仍处于亏损状态的铁路,一条刚刚摆脱吃了几十年大锅饭的铁路能够具备坚定完善的“契约精神”,但你怎么也得保证买了票能上车吧,合着大伙提前十几天网上辛苦抢票还不如说走就走在车站买张短途上车有保障。这样明摆着让“老实人吃亏”的做法明显与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景背道而驰,必将助长投机取巧、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的不文明行为,导致国民道德素质下降、基层治理难度加大、社会矛盾尖锐突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谋一隅不足以谋全局,“买短乘长”看似事小,却影响极坏,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不能总用“假日期间旅客集中出行,铁路部分区段运能紧张,难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这样看似合理的理由搪塞消费者,而应着眼长远,在企业发展和群众需求、公平合理和服务质量中找到平衡点,拿出具体可行的制度办法和制约措施来,在逐步满足乘客乘车需求的同时,切实保障遵规守法乘客的合法权益和乘车体验,决不能投机者得利、绝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作者:杨冀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