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金額(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簡稱GMV。

01

在電商領域裏,最常見的一個數據指標即GMV,標準的全名如上,而我們所聽到的最多最近的出處無非是,雙十一阿里什麼在雙十一凌晨五分鐘內共達成了多少多少億的GMV,京東整個雙十一期間總共成交金額XX億,拼多多在雙十一期間總共GMV達到多少多少億等等,諸如此類。

你以爲XXX億,就是意味着XX貓/XX東,又或者拼XX在那個時期,他對應的用戶在那個時間段買了XX億的東西?

難道我會告訴你其實GMV是沒有統一標準定義的,每家都可以自己定義統計口徑的,他們之間理論上說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我們會告訴你實際上用戶的購買成交可能只有他財報或者戰報上GMV的80%,80%已經算是良心的,可能是70%,只有60%,甚至50%?

那麼,剩下的20%,30%,40%,甚至一半的Money哪去了,被誰喫掉了?

02

消失的錢哪去了

30%已經算是良心缺口,40%甚至是一半的錢哪去了?

沒有消失,因爲停留在戰報上的30%甚至50%的錢,根本就不存在,只停留在表面上統計數字而已。

GMV統計雖然有解釋說明,但是從來就沒有一個通用的行業規範,定義說GMV如何統計,雖然這些年來,大體上的一些邏輯是一致的。

首先,GMV的統計是包含下單訂單和付款訂單的,而純下單不付款的部分就是最大的上述Money缺口。你可以試着想想,下了單而最終選擇不付款的佔比大概有多大。

其次,GMV的統計一般是包含退款退貨的部分的,我們再來想想諸如雙十一期間,退款退貨率一定是高於平時的,誰沒個雙十一退貨的經歷呢。

03

那麼,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很簡單,對外的業績,財報的數字,這些都是實際的錢啊,爲啥?因爲投資者需要看到的是一個健康並且持續上漲的數字,股票就漲了。

所以,他不是一個純粹的統計數字,他的作用甚大。

如此,可以操作嗎?

顯然是可以的,認真且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查X裏和X東的財報,從10年起,他們各自都不斷調整過幾次的GMV統計口徑,總體來說是把統計口徑不斷的放寬鬆。

所以,就算兩個年度實際運作是完全一樣的,通過統計口徑的更改一樣可以把業績往上提,就肆辣麼奇妙,而不清楚其中門道的人就傻傻的信了。

04

除了統計口徑更改,還有其他提升的門道嗎?

顯然是有的,並且可能你已經多次參與其中了。

既然統計的是下單,那麼有沒有什麼手段來促進下單的達成呢(先不說付不付款)?

有的,促銷的急迫性,相信大夥兒在雙十一搶一些限制性的東西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是先下了單再說,付不付款可以慢慢想,這裏頭有多少水份訂單。

有人說,庫存是有限的呀,出現超賣怎麼辦(解釋一下超賣,其實就是實際付款訂單杜對應的數量大於實際庫存)。如果膽兒大的,再加上測算過實際的大概付款比例,多加一些虛擬庫存又如何,總能提升成交金額的,再不行做預售咯,反正大夥兒對於大活動延遲收貨都是有心裏預期的。

還有諸如拼XX的拼團模式,你猜下GMV的統計是拼團前的價格計算還是拼團後的價格計算?再猜一下他的砍價,GMV的計算是統計原價還是砍後的幾毛錢?

所以,玩法是很多的,只要說的過去。

05

告訴你,實際的付款流水只會比你想想中的更低

剛纔說了,實際上付款的訂單金額可能跟對外暴露的GMV差值會很大,但實際告訴你,真實的付款流水只會比剛纔說的付款訂單成交金額更低。

給大家夥兒一個提示,一般情況下,你下了個單,訂單結算的時候,是不是上面寫着,總金額XX元,付款金額XX元,一般兩者是有偏差的,特別是大活動期間。

喫掉的哪去了?就是折扣部分,比如最常見的優惠券,也包括一些諸如滿減的活動形態,還有諸如之前提到的過的拼團減掉的那部分金額等等。

對於企業來說真實有效的流水實際上就是實際付款的那部分金額,但是通過各種折扣營銷手段,可以將這部分的差值進一步拉大。

更有更雞賊的玩法,那就是先提價再做優惠折扣營銷,有時候精明的人會發現,我擦,我發現對比之下,活動期間買的東西比平時還貴。

但是,對於平臺來說,GMV通過這一波操作,噌噌的就上去了。

當然,這種操作一般會比較隱祕,畢竟目前業內是有價格保護措施的(所謂價格保護,即我一段時間內購買的東西,一定是最低價,如果不是是有權利退款或者返還差價的),所以要麼做的很隱祕,錯開臨時性的調價,要麼通過優惠券或者其他手段來降低用戶對於調價的感知,甚至商品換個馬甲重新上架,變成一個新商品,定價就靈活了等等。

06

對於電商行業來說,對於玩錢,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

除了GMV相關的錢的計算,還有諸如毛利率的貓膩,提價是有助於毛利率計算的提升的,而不細心的人發現,毛利率噌噌網上漲了。

如果說成本沒有降低,一個平臺如何讓毛利提升,又要讓用戶買單?

那就是營銷費用,通過活動營銷費用來平衡用戶的價格感知,而不清楚的喫瓜羣衆就會被誤導,感覺毛利提升了,GMV漲了,股票就應該噌噌上漲了。

所以,還有很多很多類似的很溜的數據操作,而錢只是其中的一類而已。

下個文章,我們可以從其他業務數據指標的角度,來拆解,分析下去,你會發現數據很有意思,數據結合業務也很有意思。

end

好啦,又到了喜聞樂見的廣告時間。

2018的冬天有點寒,哪個公司又裁員了,哪個公司的年終又取消了,我司不寒,俺們部門廣開大門收受各路英雄好漢。

-大數據架構師(大數據開發方向帶頭大哥)

-資深大數據開發(會開發能做集羣管理和運維)

-中級算法工程師(偏推薦方向)

-初級數據分析師(偏業務分析方向)

歡迎來撩,mute88,或者郵箱[email protected],打完收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