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年內將建成巢湖水質水量統一監測體系;全市老舊小區雨污分流工作已完成近一半……近日,省巢湖管理局對合肥市人大代表王思軍等人提出的“關於加快推進巢湖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的建議”進行了答覆,透露了巢湖治理的多個新思路。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掌握全市污染源信息

減少污染物總量,增加清水,調節水動力是巢湖治理的根本途徑。入湖污染物主要來自河流,圍繞污染物總量,省級巢湖總湖(河)長制辦公室依據《安徽省巢湖“一湖一策”實施方案》,以南淝河等12條主要河流(外加15條重要支流)爲重點管控流域單元,設置水質水量監測站點,構建水質水量統一監測體系。

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中,計劃年內建成。未來,計劃將雨量納入統一監測體系,力求掌握污染物在“雨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水-雨水”這一循環體系中轉移的路徑,爲巢湖綜合治理精準施策提供科學依據。合肥市還在開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掌握全市污染源信息。梳理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建設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與基礎數據庫系統,實時監控全市污水處理廠和重點排污企業出水水質自動檢測數據。

老舊小區雨污分流已整改近一半

針對人大代表們提出的小流域單元系統建設建議,省巢管局表示,該局以烔煬河流域作爲試點小流域,探索巢湖流域面源污染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目前,烔煬河小流域面源污染精細化管理服務系統運行穩定,“十三五”水專項正在穩步推進。相關研究成果將在巢湖流域逐步推廣應用,最終將構建一套完整的流域水質水量管控系統。

目前,合肥市新建住宅陽臺排水管道均按要求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建設。自中央環保督察以來,全市老舊小區開展了洗衣機管道接入雨水管網整改工作,即雨污分流工作,各縣市區、開發區上報整改小區620個,已整改295個。

巢湖有望從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轉變

從去年開始,巢湖湖盆污染底泥勘測全面開展,合肥市在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干流及重污染支流實施底泥清淤工程,消除內源污染。截至目前,十五里河(包河大道至紫雲路段)、派河重污染支流梳頭河、苦驢河底泥清淤工程均已完工;南淝河干流與支流四里河、二十埠河底泥清淤工程均已進入建設階段。巢湖底泥調查及分析項目已完成採樣及檢測工作,底泥清淤工程和總磷控制方案的編制已完成前期調研及基礎資料收集工作,相關工作均穩步推進。

後期,還將對入湖河流制定針對性控氮降磷措施,削減巢湖內源污染,達到減輕巢湖富營養程度和藍藻水華暴發風險的目的,爲實現巢湖從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轉變提供基礎研究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