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有社会公平均衡器的作用,它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呼唤公平,也从来不是少部分人的特性,而是全人类的共性。

呼吁教育公平

2018年的高招终于落下帷幕。这其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感恩贫穷的河北女孩、为了“答题卡”而瞎忙碌的家长,这都引发了很多讨论。然而,给人们思想造成更大冲击的莫过于高招后的一组统计数据。

2018年,高考大省河南本一批次录取91321人,本二批次录取189401人,专科批次录取193431人,共计录取约47.4万人。而河南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接近100万人,这意味着该省将有50万考生没有大学可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今年江苏省高考报名总人数约为33万人,重庆市为25万人,北京市为6.3万人,也就是说河南上不了大学的学子几乎是北京全部考生的9倍!

高考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河南学子有的只是深深的无奈。全省唯一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18年合计招生达到了1.8万,即便如此,面对如此多的考生也无济于事。郑大也因此背上了“巨无霸”的称号,在去年郑大入选一流大学B类时,还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中原大地自古多俊杰,老子、庄子、韩非子、杜甫、岳飞等无数名人都来自这里。全省只有一所211大学这与河南的经济地位非常不匹配,要知道,河南的GDP总量可是位居全国第五。

河南省郑州市

河南历史上也曾有一所著名大学,即河南大学。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它四分五裂。它的辉煌跟古都开封一样早已化作尘土,被风吹散在历史的长河里,化成一缕抓不到的梦境。

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50万学子无书可读。他们能干吗?外出搬砖亦或是回家种地?恐怕绝大部分都是选择了继续复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来年我们能够继续听到河南高考人数全国第一,河南又有多少万学子上不了大学。

河南大学

一直以来,很多人呼吁的都是一种不可能的公平,他们期望外省的重点大学能在河南多一点招生指标。就算近40余所985重点大学每所都扩招100人,那又如何?4000人在100万面前显得太渺小。更何况它们也不可能扩招100人,能够再多10个招生指标就已经很仁慈了。

当然,这不是说不再呼吁增加指标,而是要明白,问题必须从根本解决。

邻省的山东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分校,然而河南什么都没有;江苏的昆山杜克大学、广东的以色列理工学院都开始招生了,然而河南什么都没有;浙江的西湖大学和天津的中国核工业大学都开始建设了,然而河南什么都没有......

高考

50万,只是一个数字,却是多少家庭。与其呼吁,不如自我发展。一个经济总量位居第五的省份应该有能力、有气魄建设出几所高水平大学,而这也是河南省正在做的。

而对于19届考生来说,不要随着大流去抱怨。努力的提升自己才是王道,毕竟你们的对手都还在挑灯夜战,并且即便呼吁,短期也改变不了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