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我們是怎樣異化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試着回到過去。”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爲時代的薄餅人

萬物互聯,無極限

1

遠古時期,那時的人類,也稱智人。那時有一個智人,我們姑且稱之爲甲。

甲身着幾片草裙,揮舞着石質武器,悄悄躲在獅子乙的身後。

獅子乙平時就在這附近狩獵,甲已經好幾次看到過死去的野獸屍骨。

等到獅子喫飽喝足,甲仍是沒敢走出去,樹上幾頭禿鷲正蠢蠢欲動呢!

等野獸被喫得只剩下骨頭,甲纔敢走出去,拿起骨頭,舔食骨縫間的殘肉,用石棒敲碎骨頭,吸食骨髓。

真是豐盛呀!

然而在一個雨天,甲餓得不行,冒着雷雨出去找食物。

咦,好香!

甲順着香味走去,前方是一團明晃晃的光,周遭樹木霹靂啪啦響。

儘管前方很危險,但甲實在忍不住飢餓。

之後的甲,又遇到數次類似的場景,之後的之後,甲用上了火。

再然後,甲再也離不開火。

從前的生肉,不再美味,反而令甲作嘔。

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爲時代的薄餅人

隨處而去,隨處而食。生於天地,養於天地

幾千幾萬年後,我們來到一個部落,幾百人大小。

記錄官甲正掰着指頭,擺弄着一串長長的繩子,嘴裏咕嚕咕嚕的。

是李三欠了3個瓜,還是劉四拿了4塊肉?

甲挺納悶,自己記憶力不是一向很好,以前算得清清楚楚呀!

自從隔壁部落合併過來,人一多,自己就總弄混,繩子都分不清誰的!

不知過了多久,甲的後代的後代的後代的n次方後代,手持一塊塊竹片,在上面刻畫着一個個字符。後代甲清楚自己記不了太多事情和人,慶幸的是,甲有記錄的習慣,把一件件事情記錄清楚,就不怕忘記。

正因爲有了符號的字和記錄的載體,一代代信息傳遞下來,人與人得以相互聯繫,更密切得合作。

紙張和字符,改變了人的存在方式,由部落得以建立王朝,由形象得以抽象思考,文明得以積累。

再後來——

1)落後古時代:書籍載於竹,出行靠騎馬,蒼穹蓋大地,地球是中央。

2)近代發展期:書籍載於紙,出行開車船,牛頓定星軌,太陽居中心。

3)現代飛昇期:書籍載於網,出行開火箭,暢遊全世界,萬物無確定。

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爲時代的薄餅人

時代飛躍,人類變革

2

說了那麼多,其實想表達的只有一個——

當你在使用工具的時候,你越習慣於它,也就越脫離不開它,於是它便長在你身上,長在你心裏,成爲你的一部分。

當我們習慣了喫米喫小麥,我們就只能瘋狂得去種植它們,於是一生都被限制在土地裏,幾千年的農業生活向我們展示,如果不種植,龐大的人口將無法養活。

因爲種植的收穫,我們發展人口;因爲人口的發展,我們只能不斷得去種植。

當我們習慣了分化極細的專業,習慣了高鐵飛機的飛速,我們便被捲入快節奏的生活,再難有大家的視野,只會在自己專業的一角進行思考。

當我們習慣於手機的便捷和互聯網的無止境,在享受衆多娛樂和信息中,我們不再專注,於是習慣被動的信息輸入,喪失獨立思考。

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爲時代的薄餅人

被時代飛速發展所淹沒的我們,只能被迫着前進。

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無限的強大起來,我們自以爲可以掌控一切,如果沒有做到,只是科技還沒發展到那一天。然而,當有一天,電停了,手機沒了,互聯網連不上了,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是如此的脆弱無能!

科技使我們無所不能,也令我們無能!

網絡令我們無所不知,也令我們無知!

如今我們身處最自由,卻處處是枷鎖!

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爲時代的薄餅人

如何找回自我,如何解放自我?

3

而今天,我們正一個個成爲“薄餅人”。

所謂薄餅人,是我在單讀雜誌所見的一個詞,意喻廣博而膚淺的人。

如今,我們每天從手機上獲取信息,微信,微博,知乎,節目等種種途徑,在看與聽中,我們幾乎不用費力地去接收信息。

所有的一切,都在迎合我們的訴求。天然得不想動腦,於是讓你不用動腦;有自己的口味,討厭和喜歡,於是只爲你推送你喜歡的東西。

自以爲學習,卻從來只是被動思考,信息來了又去,看似豐富,卻毫無深度。

自以爲接觸面廣,實則畫地爲牢,在享受瀏覽事物的欣喜時,也步步逼窄自己的世界,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於是越發無知而充滿偏見。

於是漸行漸遠,日益枯萎。

薄餅人,真是可怕!!!

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爲時代的薄餅人

淹沒在信息的海洋,迷失自我的薄餅人

我們都活在偉人們爲我們建造的思想通道中。

爲了不成爲薄餅人,那麼儘可能打開你的通道吧!

去讀萬卷書,去行萬里路,去見百般人,去經歷各種各樣的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