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四月对南科大毕业学子来说是丰收的时节,漫步在校园里,总是能听到来自各书院和院系的好消息。南科大化学系徐晶教授课题组的六位2015级本科生全部获得知名高校直博offer,我们相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采访了这六位同学——陈放、徐天越、富贺一飞、蒲凡、赵同昀和田沛林。他们分别获得美国Scripps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达特茅斯学院、香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被同学们称为“学霸课题组”。

采访六位同学

陈放大一就进入了徐晶课题组做实验,他性格沉稳,对自己的未来也总有着清晰的规划与目标,最终如愿获得美国享有盛名的化学研究院——Scripps研究所的博士offer;一头长发的蒲凡开朗活泼,总能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圆圆脸的田沛林是课题组里的“开心果”,不断给大家带来欢乐,同时也是师弟师妹们的优秀领导者;赵同昀性情温和,在同学们和老师眼中非常踏实,自高中起便对有机化学充满热情;徐天越则是团队中的“小智囊”,无论是科研上还是生活中,他都会利用自己的知识给出一些新颖的提议;富贺一飞能说会道,外向开朗,乐意和学弟妹分享在生活和科研上的收获与坎坷……

他们在同一个课题组里一同成长,一起奋斗。在南科大的科研生活忙碌而紧张,却不失趣味。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使得梦想逐渐变成现实,即将毕业的他们,都收获了自己满意的offer,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的生活,六位同学内心虽有忐忑,却又充满期待。

左起:陈放、富贺一飞、蒲凡、赵同昀、田沛林、徐天越

科研起点:选择源于热爱

南科大的学生自大一起就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他们从中得到的实验技巧与科研经历为他们的学业履历增添一抹亮色,这也是令他们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青睐的原因之一。

六位来自不同班级、性格各异的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化学专业,后来更是在种种机缘下来到了徐晶课题组。

陈放在参加入学招生面试时,徐晶就是他的面试官。陈放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出色的成绩给徐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共同的热爱,师生之间很快熟悉起来。徐晶回忆道,陈放的妈妈在填志愿前陪他来过南科大,郑重地将他交给自己。徐晶让热爱化学的陈放加入自己的课题组,给予他十分耐心的指导。四年过去了,陈放在校表现突出,让家长感到当初的选择十分正确,也让徐晶感到欣慰。

由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等原因,蒲凡大一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徐晶作为他生活导师,不断地给他指导与鼓励。当他抱着试试的态度询问徐晶老师能否进入他的课题组时,徐晶老师欣然同意。调整了学习方式的蒲凡进入大二奋起直追,同时在徐晶课题组积累科研经验。他先后尝试了天然产物全合成和药物化学这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并选择了药物化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获得了香港大学的offer。

徐天越是后来转入徐晶课题组的,谈起转课题组的经历,徐天越表示,他的启蒙老师李鹏飞老师研究的方向为方法学,在粗略了解这个方向后,自己觉得希望在本科阶段体验有机化学中不同的方向,能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因而转到徐晶课题组学习全合成。“两位老师对我的科研之路都有着很大影响,也正是因为我在本科阶段有多段研究经历,找到了兴趣所在,我坚定了以后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更有幸拿到了还算不错的offer。”他这样说。

在谈及选择化学专业的原因时,徐天越、赵同昀、田沛林、富贺一飞不约而同地表示,正是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才选择了化学这一方向,有缘相聚在徐晶课题组。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选择了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收获了一份可贵的友谊。

“化学这门学科其实挺难学的,”徐天越说,“能够支持你在化学这条路上走得足够远的唯一理由只能是真正的热爱。”其实不仅是化学,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兴趣都是最大的导向,对学科的无限热忱才是研究的动力源泉。

科研生活:忙碌中不失趣味

别看平时他们有说有笑,所到之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但只要来到实验室,说起做科研,大家马上就会认真起来,一丝不苟地投入到实验中。

陈放大一时就加入徐晶课题组,一开始主要是在课题组中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但性情踏实的他并未怠慢。说起这段经历,他半开玩笑地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进实验室连基础性工作都做不好,以后还能够做什么?”正是这样扎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使得他大三、大四时能参与到重要科研项目中,并在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和《自然化学综述》上发表成果。

富贺一飞在科研方面具有探索精神,对有机化学的不同研究领域都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同时他也懂得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南科大时常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与“大牛”来校做学术报告,给在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良好的交流平台。富贺一飞在一次讲座后向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超分子领域“大牛”Jonathan Sessler教授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并询问对方自己能否去他的课题组交流。教授在看过富贺一飞的简历后,欣然应允。于是富贺一飞便奔赴美国去了一个不同研究领域的课题组,在那边做了半年的研究。正是这半年的研究经历,确定了他未来发展的方向。富贺一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在科研领域要勇敢地尝试,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南科大的资源,大胆地展示自己。

其他几位同学也各有特点:田沛林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做起实验来却十分刻苦,徐晶经常看见他在实验室奋战到深夜的身影;蒲凡则认为,化学实验在于尝试和不断探索,如果一种方法不行,就用不同方法多试几次,不要轻言放弃;徐天越认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做实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赵同昀的身上则有一种特别的执着,在去年的一个高度复杂的二萜分子的高效合成研究当中,他投入到了一个关键问题的攻坚当中,为此不惜两次改签暑假回家的机票,最终为徐晶团队及时完成该成果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四年里,六位同学都成长了许多。从慢慢地学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反应,到开始合成一些简单的分子;从学会理论知识,到熟悉实践操作……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是他们四年间不断的日积月累,最后才获得了喜人的果实。

徐晶与六位同学

和谐友爱的课题组:合作与竞争并存

在徐晶课题组,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徐晶性格温和,总是给予同学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师兄师姐也会带着刚入组的同学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做实验;还有一起合作、共同成长的同学,构成了这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在谈及彼此的合作情况时,六位同学表示,六个人很少有能一起合作做一个项目的机会。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以两人或三人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有时,徐晶还会让他们之间展开“比赛”,看他们哪个小组能够率先合成分子。正是在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团队氛围中,同学们在科学理论和动手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有“竞争”的关系,但是在学习工作之余,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经常会在一起聚会、聚餐等等,彼此打趣的同时也不忘交流心得。喜爱唱歌的田沛林有时还会在实验室高歌一曲,来缓解实验生活忙碌紧张的氛围。

作为六位同学的导师,徐晶谦逊地表示,六位同学都很优秀,取得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努力。但六位同学都表示,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四年来徐晶老师的悉心教导和付出。徐晶是严格的,每半年都会对他们进行一次长达四小时的专业理论内部考试,督促他们学习;同时徐晶也是亲切的,会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会和他们长聊人生方向与职业发展等等,期待他们有一天可以成为栋梁之才。

正是由于课题组为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土壤,导师的悉心教导与关心,使得同学们能够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学有所成。徐晶课题组六名同学获得知名高校博士offer,并非全然的巧合,而是南科大“三制三化”培养必然结出的硕果。

学习之余,六位同学的生活也十分丰富。徐天越参与了南科公益组织的公益活动,他很喜欢做义工,享受帮助他人的快乐;田沛林曾是烘焙社的副社长,他不仅从热气腾腾的出炉糕点中得到满满的成就感,还通过分享美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蒲凡曾参加过多个学生组织和书院篮球队……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让他们快乐成长。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四年里,六位同学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坚持,充分发掘自我潜力,最终有机会走上更高的平台,在更广阔的天空里翱翔。徐晶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这些名校一定可以给他们不一样的经历和体验,他们的眼界会因此而更开阔,他们的人生也会因此更加精彩。

来源 | 南科大化学系(ID:SUSTech_Chem) 文字:童小晋、学生新闻社 张镇涛 图片:张晓燕

投稿分享 | 转载联系 | 广告推广 | 商务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