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四月對南科大畢業學子來說是豐收的時節,漫步在校園裏,總是能聽到來自各書院和院系的好消息。南科大化學系徐晶教授課題組的六位2015級本科生全部獲得知名高校直博offer,我們相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採訪了這六位同學——陳放、徐天越、富賀一飛、蒲凡、趙同昀和田沛林。他們分別獲得美國Scripps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達特茅斯學院、香港大學、印第安納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被同學們稱爲“學霸課題組”。

採訪六位同學

陳放大一就進入了徐晶課題組做實驗,他性格沉穩,對自己的未來也總有着清晰的規劃與目標,最終如願獲得美國享有盛名的化學研究院——Scripps研究所的博士offer;一頭長髮的蒲凡開朗活潑,總能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圓圓臉的田沛林是課題組裏的“開心果”,不斷給大家帶來歡樂,同時也是師弟師妹們的優秀領導者;趙同昀性情溫和,在同學們和老師眼中非常踏實,自高中起便對有機化學充滿熱情;徐天越則是團隊中的“小智囊”,無論是科研上還是生活中,他都會利用自己的知識給出一些新穎的提議;富賀一飛能說會道,外向開朗,樂意和學弟妹分享在生活和科研上的收穫與坎坷……

他們在同一個課題組裏一同成長,一起奮鬥。在南科大的科研生活忙碌而緊張,卻不失趣味。他們的努力與堅持使得夢想逐漸變成現實,即將畢業的他們,都收穫了自己滿意的offer,對於即將到來的新的生活,六位同學內心雖有忐忑,卻又充滿期待。

左起:陳放、富賀一飛、蒲凡、趙同昀、田沛林、徐天越

科研起點:選擇源於熱愛

南科大的學生自大一起就有機會進入實驗室進行研究。他們從中得到的實驗技巧與科研經歷爲他們的學業履歷增添一抹亮色,這也是令他們獲得國內外知名高校青睞的原因之一。

六位來自不同班級、性格各異的同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化學專業,後來更是在種種機緣下來到了徐晶課題組。

陳放在參加入學招生面試時,徐晶就是他的面試官。陳放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出色的成績給徐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共同的熱愛,師生之間很快熟悉起來。徐晶回憶道,陳放的媽媽在填志願前陪他來過南科大,鄭重地將他交給自己。徐晶讓熱愛化學的陳放加入自己的課題組,給予他十分耐心的指導。四年過去了,陳放在校表現突出,讓家長感到當初的選擇十分正確,也讓徐晶感到欣慰。

由於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等原因,蒲凡大一時的成績並不理想,徐晶作爲他生活導師,不斷地給他指導與鼓勵。當他抱着試試的態度詢問徐晶老師能否進入他的課題組時,徐晶老師欣然同意。調整了學習方式的蒲凡進入大二奮起直追,同時在徐晶課題組積累科研經驗。他先後嘗試了天然產物全合成和藥物化學這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並選擇了藥物化學作爲自己的研究方向,獲得了香港大學的offer。

徐天越是後來轉入徐晶課題組的,談起轉課題組的經歷,徐天越表示,他的啓蒙老師李鵬飛老師研究的方向爲方法學,在粗略瞭解這個方向後,自己覺得希望在本科階段體驗有機化學中不同的方向,能夠爲以後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因而轉到徐晶課題組學習全合成。“兩位老師對我的科研之路都有着很大影響,也正是因爲我在本科階段有多段研究經歷,找到了興趣所在,我堅定了以後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更有幸拿到了還算不錯的offer。”他這樣說。

在談及選擇化學專業的原因時,徐天越、趙同昀、田沛林、富賀一飛不約而同地表示,正是出於發自內心的熱愛,才選擇了化學這一方向,有緣相聚在徐晶課題組。他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選擇了一位負責任的老師,收穫了一份可貴的友誼。

“化學這門學科其實挺難學的,”徐天越說,“能夠支持你在化學這條路上走得足夠遠的唯一理由只能是真正的熱愛。”其實不僅是化學,對於任何一門學科而言,興趣都是最大的導向,對學科的無限熱忱纔是研究的動力源泉。

科研生活:忙碌中不失趣味

別看平時他們有說有笑,所到之處充滿了歡聲笑語。但只要來到實驗室,說起做科研,大家馬上就會認真起來,一絲不苟地投入到實驗中。

陳放大一時就加入徐晶課題組,一開始主要是在課題組中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但性情踏實的他並未怠慢。說起這段經歷,他半開玩笑地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進實驗室連基礎性工作都做不好,以後還能夠做什麼?”正是這樣紮實地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使得他大三、大四時能參與到重要科研項目中,並在國際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和《自然化學綜述》上發表成果。

富賀一飛在科研方面具有探索精神,對有機化學的不同研究領域都充滿好奇心與探索欲。同時他也懂得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南科大時常會邀請國內外的專家與“大牛”來校做學術報告,給在校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與良好的交流平臺。富賀一飛在一次講座後向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超分子領域“大牛”Jonathan Sessler教授遞上了自己的簡歷,並詢問對方自己能否去他的課題組交流。教授在看過富賀一飛的簡歷後,欣然應允。於是富賀一飛便奔赴美國去了一個不同研究領域的課題組,在那邊做了半年的研究。正是這半年的研究經歷,確定了他未來發展的方向。富賀一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在科研領域要勇敢地嘗試,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南科大的資源,大膽地展示自己。

其他幾位同學也各有特點:田沛林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但做起實驗來卻十分刻苦,徐晶經常看見他在實驗室奮戰到深夜的身影;蒲凡則認爲,化學實驗在於嘗試和不斷探索,如果一種方法不行,就用不同方法多試幾次,不要輕言放棄;徐天越認爲,紮實的理論基礎對於做實驗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趙同昀的身上則有一種特別的執着,在去年的一個高度複雜的二萜分子的高效合成研究當中,他投入到了一個關鍵問題的攻堅當中,爲此不惜兩次改簽暑假回家的機票,最終爲徐晶團隊及時完成該成果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四年裏,六位同學都成長了許多。從慢慢地學會進行一些簡單的反應,到開始合成一些簡單的分子;從學會理論知識,到熟悉實踐操作……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是他們四年間不斷的日積月累,最後才獲得了喜人的果實。

徐晶與六位同學

和諧友愛的課題組:合作與競爭並存

在徐晶課題組,每個人都發揮着自己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徐晶性格溫和,總是給予同學們耐心細緻的指導;師兄師姐也會帶着剛入組的同學一對一、手把手地指導做實驗;還有一起合作、共同成長的同學,構成了這個積極向上的羣體。

在談及彼此的合作情況時,六位同學表示,六個人很少有能一起合作做一個項目的機會。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以兩人或三人小組爲單位展開合作。有時,徐晶還會讓他們之間展開“比賽”,看他們哪個小組能夠率先合成分子。正是在這種合作與競爭並存的團隊氛圍中,同學們在科學理論和動手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儘管有“競爭”的關係,但是在學習工作之餘,同學們相處得十分融洽,經常會在一起聚會、聚餐等等,彼此打趣的同時也不忘交流心得。喜愛唱歌的田沛林有時還會在實驗室高歌一曲,來緩解實驗生活忙碌緊張的氛圍。

作爲六位同學的導師,徐晶謙遜地表示,六位同學都很優秀,取得的成績主要取決於他們自身的努力。但六位同學都表示,他們的成長,離不開四年來徐晶老師的悉心教導和付出。徐晶是嚴格的,每半年都會對他們進行一次長達四小時的專業理論內部考試,督促他們學習;同時徐晶也是親切的,會給予他們耐心的指導,會和他們長聊人生方向與職業發展等等,期待他們有一天可以成爲棟樑之才。

正是由於課題組爲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土壤,導師的悉心教導與關心,使得同學們能夠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學有所成。徐晶課題組六名同學獲得知名高校博士offer,並非全然的巧合,而是南科大“三制三化”培養必然結出的碩果。

學習之餘,六位同學的生活也十分豐富。徐天越參與了南科公益組織的公益活動,他很喜歡做義工,享受幫助他人的快樂;田沛林曾是烘焙社的副社長,他不僅從熱氣騰騰的出爐糕點中得到滿滿的成就感,還通過分享美食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蒲凡曾參加過多個學生組織和書院籃球隊……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讓他們快樂成長。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四年裏,六位同學憑着自己的勤奮與堅持,充分發掘自我潛力,最終有機會走上更高的平臺,在更廣闊的天空裏翱翔。徐晶對他們的未來充滿信心,他相信,這些名校一定可以給他們不一樣的經歷和體驗,他們的眼界會因此而更開闊,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更加精彩。

來源 | 南科大化學系(ID:SUSTech_Chem) 文字:童小晉、學生新聞社 張鎮濤 圖片:張曉燕

投稿分享 | 轉載聯繫 | 廣告推廣 | 商務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