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天(2月7日),我國南極秦嶺站正式開站。這是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第五個科學考察站。據悉,南極秦嶺站填補了中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 。1985年2月,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在南極洲喬治王島建設完成;隨後,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也先後落成。

南極秦嶺站

秦嶺站所在的羅斯海是距離南極點最近的海域,是極地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不僅填補我國在該區域科學考察空白,也爲各國研究地球系統中的能量與物質交換、海洋生物生態和全球氣候變化提供重要支撐。據瞭解,秦嶺站建成後,預計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員80人,越冬考察人員30人。

秦嶺站建築面積達5244平方米。在建設過程中,秦嶺站充分考慮南極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採用了裝配式、模塊化的建造體系。很多模塊都是在國內加工完成,在現場直接拼裝,大大減少了現場施工時間,也降低了對南極現場環境的影響。

據瞭解,秦嶺站在兩個月的建設過程中,經歷了暴雪、颶風等極端天氣的考驗。目前秦嶺站主要完成了主體結構和固牆工程。下一步主要進行室內裝修,室內機電,還有其他功能區的建設,包括新能源油罐基礎,還有設施的安裝。

南極長城站

中國南極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洲建立的第一個常年性科學考察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位於南極洲南設得蘭羣島的喬治王島西部的菲爾德斯半島上,地理座標爲62°12′59“S,58°57′52”W。站區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26公里,佔地面積約2.52平方公里。

站區系火山岩組成的丘陵地形,平均海拔高度10米。夏季極端最高氣溫11.7℃,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7.7℃,年平均氣溫-2.1℃。多年平均降水量589.6毫米,主要以降雪爲主,月最大降水量173.4毫米,相對溼度的年平均值爲89%,空氣溼度較大含鹽量高,全年大風天數在129天以上,最大風速可達33.0米/秒,極大風速38.1米/秒。

站區規模爲4082平方米,現有各類建築物12座,包括1號棟、綜合活動中心、科研辦公樓、發電棟、生活棟、綜合庫、科研棟、污水處理棟、廢物處理棟、食品倉儲棟、鍋爐房、果蔬栽培房等。儲油能力達700立方米,建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和一座40噸位碼頭泊位,擁有工程機械、交通運輸車輛、雙機橡皮艇、全地形車輛、三角履帶越野車等,站區建有衛星網絡系統和配有醫療保障設備。在科研方面主要開展了生物研究、環境監測、常規氣象觀測、冰雪、海冰、地質、地磁、地震學觀測、衛星測繪等科研觀測和研究。長城站每年可接納40人度夏,25人越冬。

2006年長城站進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序列,命名爲“南極長城極地生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南極中山站

中國南極中山站是中國在南極洲建立的第二個常年科學考察站,建成於1989年2月26日。位於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地理座標爲69°22‘24“S,76°22’40”E,站區南北長1.8公里,東西寬2.1公里,佔地面積約3.78平方公里。

站區地貌主要是片麻岩組成的丘陵地形,平均海拔高度11米,平均1.1米以下爲永久凍土層;夏季極端最高氣溫9.8℃,冬季極端最低氣溫-45.7℃,年平均氣溫零下9.9℃。全年大風天數122天以上;連續白晝時間54天左右,連續黑夜時間58天左右。

站區規模爲8000平方米,現有各類建築物18座,包括主樓、綜合活動中心、越冬樓、度夏樓、發電棟、綜合庫、車庫、氣象觀測棟、各類科研觀測棟、污水處理棟、廢物處理棟、鍋爐房、果蔬栽培房等。儲油能力達660立方米,建有三個直升機停機坪和一座40噸位碼頭泊位,擁有工程機械、交通運輸車輛、全地形車輛、雪地牽引車等,站區建有衛星網絡系統和配有醫療保障設備。中山站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是我國內陸考察的交通樞紐。在科研方面主要開展氣象觀測、極區高空大氣物理、冰雪和大氣、海洋、地質、地球化學、地理、環境監測等科研觀測和研究。中山站每年可接納120人度夏,25人越冬。

2005年中山站進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序列,命名爲“南極中山雪冰和空間特殊環境與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南極崑崙站

中國南極崑崙站是中國首個南極內陸夏季考察站,建成於2009年1月27日,地理座標爲80°25‘01“S,77°06’58”E,距離南極中山站直線距離1260公里。崑崙站建在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海拔高度4087米,冰穹A地區空氣稀薄,含氧量僅爲沿海的60%左右,被稱爲“不可接近之極”。夏季最高溫度-10.4℃,冬季極端最低溫度爲-83.1℃(2018年8月29日測),年平均溫度爲-52.5℃,氣壓在550~600百帕之間,年平均風速3.9米/秒。

站區主體建築規模爲558平方米(不包括雪下冰芯鑽探工作區),主體建築功能分爲住宿區、活動區和保障區,主要包括宿舍、科學研究觀測、衛星通訊、餐廚設施、醫療設施、上下水設施、採暖設施、發電機機組、燃油鍋爐、污水處理、製氧裝置、融雪設備等。

建築採用模塊化構件組裝而成,同時建有應急系統、儲油系統、冰芯場地、車庫等,擁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起降跑道。在科研方面主要開展冰川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是一座“天然實驗室”。崑崙站每年可接納20人度夏。

南極泰山站

中國南極泰山站是中國第二個南極內陸夏季考察站,建成於2014年2月8日。地理座標爲73°51′S,76°58′E,海拔高度2621米,距離中山站直線520公里,距離崑崙站距離715公里。夏季最高溫度-9.2℃,冬季極端最低溫度-60℃,年平均溫度-35.3℃,年均風速10.9米/秒。

站區規模爲710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三層建在冰雪面以上,面積410平方米,“中國紅燈籠”建築造型獨特具有中國元素,功能包括宿舍、科研觀測、衛星通訊、餐廚設施、醫療設施、上下水設施、採暖設施、應急報警等。輔助建築300平方米建在冰雪面以下,避免冰雪掩埋,採用集裝箱移動式模塊結構,建有發電機機組、採暖系統、燃油鍋爐、融雪設施、污水處理等,可通過雪下管廊與主體建築連接。擁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起降跑道。

泰山站充分利用南極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站區建有太陽能、風電發電系統來提供電力保障,已實現部分設備在冬季無人值守情況下連續運行。在科研方面主要開展極地冰川和氣象學觀測系統、空間物理學觀測系統,泰山站爲崑崙站、固定翼飛機和南極格羅夫山(距離泰山站85公里)考察提供重要支撐。泰山站每年可接納20人度夏。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