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級 管理學院 12041401班 會計學專業 劉淑陽

畢業去向:法國EDHEC商學院金融碩士

大家好,我是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2014級本科班的劉淑陽,畢業後將前往法國EDHEC商學院就讀金融碩士。非常榮幸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的經歷,也希望對大家的未來選擇有所啓發。

首先是關於我爲什麼選擇出國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當合理利用這些長處和短處來幫助我們找到能幫我們走得最遠的道路。這個走的最遠不單單是說你有沒有讀碩士讀博士,而是能達到的生活和你的理想生活之間的差距。大學生職業規劃上我們最後做的大作業其實可以更好地利用一下,這是一個科學的決策過程。關於考研、就業、出國、創業,一定要儘早考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以瞭解別人的經歷和體會,但不能盲目聽取別人的建議,畢竟每個人的背景和理想都不盡相同。如果讓你過這樣的生活,你會覺得開心嗎?

而如何知道我們該做什麼樣的選擇,其實辦法很簡單,就是實踐。去上一個月的暑期學校,你就會知道你喜不喜歡這樣的課堂。參加時間長一些的實習,你就會知道你喜不喜歡你目前這個水平所能做的工作,需不需要繼續深造。真正系統地做一個研究寫一篇論文,你才能知道你喜不喜歡學術型研究生、博士生的生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希望大家都把握住本科四年寶貴的試錯時間,勇於嘗試。

這裏簡要介紹一下我本科前三年的經歷。學習成績中等,是班裏的心理委員心裏骨幹。參加了我校模擬聯合國基地,獲得兩個校級獎和一個國際獎,曾擔任委員會主席、學術指導,大三學年任模擬聯合國基地副主席。大三寒假參加數模美賽獲得國際一等獎。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擔任10個月志願者。但實習比較少,只有一個學校安排的兩週。

其次申請大概的流程:

Part.1

[選校]

我在大學前三年通過學校的寒暑期項目和模擬聯合國,有機會在南歐、北歐和美國進行了學習和交流。比較喜歡歐洲的氛圍,因此一開始就決定申請歐洲的學校。這裏還是要提倡大家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交流活動,現在學校、學院都非常鼓勵大家走出國門,補助也非常豐厚,畢竟書本和網絡所描繪的生活和你自己的親身體驗是完全不能相比的。越早訂下目標,申請的效率效果也更好。法國前五名的商學院綜合排名非常固定,但各個學校有不同的優勢專業。我比較想學金融,所以就直接參考了金融碩士的排名。

這裏說一下中介的問題,如果申請美國的話,我認爲中介是很有必要的,因爲美國申請者數量衆多,也更注重申請人的綜合能力。歐洲的學校招生辦都蠻親切,有問題直接發郵件問就可以了,都會回覆,很多學校還有亞洲招生辦公室,問起問題來更加方便。大四的十月份我剛剛考完GMAT就去了北京參加國際教育展,和招生老師們進行了面談,掌握了更多信息,也確定了自己的目標。比如說我在GMAT考試前就發郵件問了EDHEC的老師大概什麼樣的分數比較有競爭力,老師建議我考到650。這樣自己也有一個奮鬥目標。

Part.2

[GMAT複習與選校]

GMAT複習資料主要就是曼哈頓和OG,都是經典教材,然後推薦一個商學院申請論壇 Chase Dream。這個論壇上資料非常齊全,不僅僅是GMAT考試,後期的面試、擇校也都會有相關資料。

因爲7月實習,8月參加暑期學校,因此9月才正式開始複習,大概是早9點到下午6點、7點這樣。複習沒什麼好方法,就是讀曼哈頓和OG然後做題。

GMAT考試我選的順序是:數學 語文 綜合推理 寫作。考慮的是估計語文會很爛不要影響數學的心情。果然語文很爛。最後時間不太夠,銘記着前輩們的教導 “一定要做完”。後面的綜合推理就很煩躁,寫作就完全靜不下心。總分是680,雖然不是多高但是夠用了啊!

Part.3

[雅思備考]

從國際教育展回來之後,我開始準備雅思 報了11月底。法國學校對於小分要求不嚴格,但還是平均一些的分數比較好。閱讀我用了劉洪波的雅思閱讀,不是很厚,但是很好用。聽力由於我之前考過兩次託福,所以沒有可以複習,只是保持做題的手感。口語用了一個APP叫雅思哥。我的寫作比較差,就不給大家建議了。同學考雅思的也比較多,給我了很多建議。最後是7分總分。

Part.4

[文書]

文書主要有四個:簡歷、動機信、推薦信還有獎學金申請。

主要要說一下的是動機信和推薦信。給不同學校提交的動機信應當有不同側重點,瞭解不同的學校和專業設置的特點,像我這種就業導向型的項目,推薦信最好對未來有一個簡單的職業規劃。關於老師推薦信的事情,我選擇的一位我的編程課老師和數模導師,是副教授。金融的碩士課程中有很多建模、編程的部分,剛好我的C#和數模的成績都不錯,這位老師也很有說服裏。另一位是我們班主任,講師。給我們帶的課程最多,對我的成績和班委工作也有一定說服力。關於職稱是不是重要,我當時在教育展問了我想申請的幾個學校都說推薦人的職稱沒有和你的關係重要。當然這僅僅代表我這一年、這幾個學校的情況,大家可以具體問招生老師。

最後是關於學校申請過程中的一些小心得和體會,希望可以和學弟學妹們分享。學校申請是一個非常玄學的事情,有學姐申請到中介說她絕對沒有希望的LSE,也有學分績託福GRE科研樣樣優秀的人被美國各大學校拒絕了個遍,還有學校、GMAT都不如你的人拿到比你更多的獎學金。雖然有運氣的成分在,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我的未來同學中有一個雙非院校的同學,她的大學生活過的可以說是非常充實。不僅修了雙學位,而且學分績都接近90。她從大二下半學期就開始考GMAT和雅思,還有幾個諮詢公司的長期實習。面對這樣的同學我是有些慚愧的,她比我努力百倍。985並不是我們進步的終點,它只是讓我們站上了一個比較高的臺階,但我們慢慢走、懶散的走,是一定會被別人超過的。

希望學弟學妹們度過充實的大學時光,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和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