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麼場合,短短几句交流之後,你就會注意到這個彷彿閃着光的女性。她有時就像最驕傲的天鵝,有時又像一個溫柔的母親,你彷彿能透過她的影子,看到無數的酸甜苦辣。

今天,感統人物誌第二期,讓我們來看陳詠枚,看她的百味人生,看她的迷茫無助,也看她如何找到了最終的歸宿。

Q:可以看得出來,身邊的人對你非常的認可和信服,稱呼也非常多,能夠判斷出來你有一個非常豐富的經歷,也有着非常果斷的做事態度,能簡單和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嗎?

A:我的性格來自我的父親,敢想敢做。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但他給我帶來的影響是伴隨終生的,特別是我的媽媽,經常給我描述我父親的偉大,所以我從小就很獨立,也很果斷。

我是個女生,但我大學學的機械,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廠打工。我一個人帶了兩件衣服就去深圳打工,因爲指出了工廠的管理漏洞而被升爲主管,後來一直在做管理工作,從管理車間到銷售主管,做過很多的工作。曾經拿下單筆八百萬的業績,和富士康、華爲、首鋼等企業合作,包括現在做早幼教,我也是我們這裏第一家做感統的,既然做了,我就要把感統帶給我家鄉每一位家長、每一個孩子,這就是我做事的態度。

Q:爲什麼從業績八百萬的王牌銷售,轉而來到教育領域呢?從一線城市回到家鄉,是什麼在支撐你呢?

A:雖然業績越做越多,但我卻感到越來越迷茫,特別是完成煙臺首鋼的單子之後,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但我明確的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約了好朋友去西藏自駕,在路上看到孩子們的雙眼,看到他們堅定的尋找信仰的時候,我感覺我也是有信仰的,我想做教育。我回到了我的家鄉,祁陽是一個小縣城,但卻是我人生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小花園,我要回來做教育。

西藏路上 陳詠枚尋找到了內心的信仰——做教育

Q:爲什麼選擇早幼教或者說是感統教育呢?

A:因爲我看到了啊。我知道早幼教的重要性,所以我去我的好朋友那裏,她做了很多年的早教,讓我去幫忙做幼兒園長,在做園長的時候,我觀察到很多孩子,不進教室不和小朋友玩也不聽老師的話,跟家長溝通的時候,她們告訴我,孩子這是感統失調。到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完成我尋找人生方向的這個過程,感統教育,就是我以後要堅定不移做下去的事業!

Q:如果是這樣發展的話,那麼您在感統這一塊的基礎應該並沒有打紮實,是怎麼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呢?

A:前期基本都是自學,可以說是茶壺煮餃子,我能自己學明白是怎麼回事,我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需求,但我自己沒辦法給家長講明白。這時候有一個契機,通過介紹,我發現了嶽老師的課程。真的能夠教會我非常多的東西,我就追着嶽老師的行程,從東莞到廣州到鄭州,一路聽了很多場課。現在我們做專業的感統機構,能夠給孩子帶來非常有效的改變,我也可以站在臺上,給家長講,把感覺統合的概念給家長講清楚了。在我心裏,嶽老師真的是無所不知,和他說的每句話都能讓我進步,每天都能學到東西。

陳詠枚的感統教育團隊——祁陽第一家專業感統訓練機構

Q:以後您有什麼樣的打算呢?

A:是嶽老師點醒了我,他說他要做中國感統教育的終身推動者,那我就做我們祁陽、我們永州的感統推動者,因爲我們這裏的感統意識還很薄弱,有很多家長因爲不瞭解感統,在帶養過程中造成孩子感統失調,給孩子一生髮展帶來麻煩。那我就下決心去改變這些,我要讓感統走進園所、走進小學、走進家家戶戶,我要讓這裏的家長都懂的感統,讓更多孩子因感統訓練而精彩!

專訪的第二天,嶽老師第431場全國巡講——祁陽站正式開幕,現場的三百多名家長帶着好奇的眼神聽了關於感覺統合的一場洗禮。臺下的陳詠枚更是思緒萬千。她渴望家鄉的孩子因感統訓練而精彩,她更清楚自己面臨着一場比以往人生路上都要艱難的挑戰,但是她又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副堅定的眼神。這裏,是生她養育她的一方水土,她必將把這裏耕耘出一個最美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