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市熱報-廂遇記者 張春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這週末,朱女士將前往成都參加大學室友的婚禮,至今她都沒想好到底該隨多少禮。原來,她計劃送600元,可其他室友覺得600元少了,要送800元。朱女士糾結,要不要和大家一樣,多送200元。

商量

想送600元,其他人送800元

朱女士今年27歲,3年前從成都的大學畢業後就回到重慶工作,目前在南坪工貿附近的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兩個月前,朱女士就收到在成都工作的室友小王的電話,邀請她在今年5月12日參加婚禮。

眼看這週末就是小王的婚期,朱女士上週末買好動車票後,就和其中一個室友聊起如何隨禮的事。記者從朱女士和室友的聊天記錄中看到,當她說出送600元后,室友表示要送800元,覺得600元少了。

“既然她都說600少了,我只好回答‘好’了。”朱女士說,之所以會提出送600元,是因爲她一年前結婚時,幾個室友都是送的500元,而且這次結婚的室友那次也因家裏有事沒有來重慶,覺得再還500元回去不好,便想到的加100元,送600元的禮金,數字也比較吉利。

“後來其他3個人聽說後,都跟着說送800元。”朱女士告訴記者,她在寢室是唯一和大家是不同班的,所以感情自然比不上其他幾個人,“但有一位室友和我關係特別要好,她也說其他人都送一樣的,送600元不好。”

糾結

要不要硬着頭皮多送200元

在很多人看來,可能多送200元也無妨,但朱女士她告訴記者,其他幾位同學都在成都,只有她一個人在重慶,來回的路費都得花上兩百多元,“我和老公每個月的房貸要還三千多元,春節前剛買車買車位,花光了積蓄,一個月還要還3500元的車貸,我倆現在基本上是月光族,對錢也就看得重了點。”

“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好像室友結婚,部門同事結婚的,大家都是隨一樣的禮金,這次要是我一個人少送的話也感覺不太好意思。”朱女士說,她至今都還在糾結要不要硬着頭皮和大家一樣,多送200元出去。

觀點:是好友就別計較這兩百

5月9日,朱女士將自己遇到的困惑發佈到了廂遇APP車廂“緣家港”板塊,網友們紛紛爲其支招。

網友“冰菊物語”:我覺得是好友的話,就別計較這點兒了,多點兒少點兒她估計也不會太在意吧。

網友“快樂冰淇淋”: 聽你這意思,關係不是很好吧。那就送個600元,人不去了噻,還節約了車費。

網友“靜默ing”:首先看關係,如果關係不是太好,就還禮600元。

網友“土胖子”:就你一個人送600感覺確實不好,還是送一樣的吧,找個藉口就不去了,節約路費。

網友“紫色清香”:錢緊張就送600元或500元,不緊張就送800元。

網友“琉璃繁縷”:怎麼給反正都是回禮 自己心裏舒服就行量力而行。

討論:親友同事同學隨禮要一致麼?

在遇到室友、同事結婚時,可能很多人都要商量着隨一樣的禮。但真的有必要一致嗎?對此,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來看看他們的說法。

楊均(30歲 企業主管):收了多少都得還的,只要是換禮時不比先前少就行。我有個大學室友在一畢業就結婚了,當時大家都沒錢,所以大家都只送了300元,這兩年其他人都相繼結婚了,基本上都漲到了1000元,那位室友在還禮的時候都還的500元,大家都覺得沒啥,畢竟當初只隨了300元。

周女士(28歲 傳媒公司業務員):同事或室友之間不送一樣的,我到感覺是送禮的人自己在感覺太好,作爲新人也不會計較的。我有個特別要好的同事結婚時,我送的1000元,其他人基本上都送的300元,現在大家關係照樣很融洽。不過我還是擔心被別人說,至今都沒有告訴大家我送了1000元。因此,我覺得送多送少都沒關係,看雙方之間的關係,量力而行。

肖先生(32歲 程序員):我大學室友結婚都送的1000元,同事一般都統一送的300元,一個人送少了以後相處會不好意思的,多送了又怕被其他人議論“充大”,所以還是送一樣的好。

蒲琴(28歲 銷售):我們有個室友之前結婚我們就約定了每個人結婚都送888元。無論是室友,還是同一個部門的同事,結婚隨禮多了少了都感覺不合羣,感覺容易被孤立。

專家:感情是隨禮的第一評判標準

社會心理學者譚剛強認爲,無論是同學還是同事,在對方結婚時,感情好自然不需要去和別人商量禮金的問題,自我就能做決定,凡是要經過商量來確定隨多少禮時,就說明其關係並不深厚,僅僅只是“禮儀朋友”,送多了自己心裏痛,送少了怕被其他同學瞧不起也是痛。因此,在朋友結婚時,感情才應該隨禮的第一評判標準,其次是量體裁衣。那麼,既然商量了,最好遵循商量的結果,否則一開始就不應該商量。

譚剛強還表示,結婚隨禮還包括了還禮,在還禮時就應該遵照三種基本原則。一是對等原則,送多少還多少;二是市場調節原則,隨着時代進步,物價上漲,貨幣的貶值,最好多還一部分;三是還禮的核心是感情維護,根據感情量力而行。

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是怎麼解決的?

留言說一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