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控制性正向——逆向内膜下寻径(CART)技术已成为开通闭塞病变的重要手段,且操作简单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正向导丝与逆向导丝无法靠近等技术难点也日益突出。为解决反向CART技术的各种困境,临床一直在寻找最佳的应对方案。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张斌教授针对反向CART技术的困境阐述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反向CART技术的困境

现代反向CART技术不同于传统CART的变化:(1)现代反向CART技术日趋成熟,对CTO结构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合理应用辅助器械;(2)现代反向CART技术更强调双向导丝操作技术;(3)优先考虑缩小内膜下假腔的范围;(4)不仅要保护好分支,而且要保护好血管床;(5)将避免远期血管闭塞和取得临床长期效果作为长远目标。

反向CART技术存在的主要困境是双向导丝无法靠近,原因包括:(1)逆向导丝过早进入内膜下,导丝通过的侧支循环血管过于接近CTO远端甚至连接CTO闭塞段,或发生前降支开口/左旋支开口病变,或右冠累及后三叉;(2)正向导丝过早进入内膜下,或因操作不当导致大血肿;(3)CTO过长;(4)血管扭曲钙化。

反向CART技术困境的应对方案

在反向CART技术存在的各种困境中,具体应对方案如下:

通过的侧支循环过于接近CTO远端,应对方案包括:(1)重新寻找新侧支循环;(2)正向送入Guidezilla,逆向导丝目标穿刺;(3)正逆双向Knuckle,逆向操控性导丝通过;(4)在IVUS指导下,应用更大直径的球囊扩张。但建立轨道后,正向导丝有时无法进入血管远端。

前降支开口或左旋支开口病变,应对方案包括:(1)强调IVUS指导的重要性;(2)尽早启动正向;(3)正向导丝进入内膜下,应尽早启动逆向,避免假腔、血肿扩大;(4)逆向导丝接近左主干时,慎用Knuckle技术;(5)前降支开口闭塞,需要工作导丝保护左旋支;(6)仔细阅读冠脉造影,理解左主干的起源和走向,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

右冠CTO远端累及到后三叉,应对方案包括:(1)同时存在两条侧支循环时,选择指向CTO的侧支;(2)逆向导丝选择超滑导丝,使用导丝升级技术;(3)及时跟进微导管,并更换穿刺型导丝;(4)根据导丝进入点情况,合理应用Knuckle技术和guidezilla导管;(5)选择可通过侧支循环的新型双腔微导管;(6)逆向导丝过早进入内膜下时,可以使用改良CART技术。

正向导丝过早进入内膜下或形成大血肿,应对方案包括:(1)正向方面可以使用平行导丝技术,尽量使正向导丝靠近真腔;(2)经验不足时使用IVUS,但容易引起血肿扩大;(3)充分利用逆向导丝,多投照位确定双向导丝的交汇处,决定反向CART的球囊扩张位置;(4)正向导丝Knuckle,经外膜下到达CTO远端,利用延长导管Guidezilla,利用穿刺型导丝Gaia 3th,conquest Pro等进入延长导管。

CTO段太长,应对方案包括:(1)尽量做好正向准备;(2)尽量送入逆向微导管;(3)多投照位发现导丝交汇现象,决定反向CART扩张球囊位置;(4)使用Guidezilla导管;(5)使用Knuckle技术。

血管扭曲钙化,应对方案包括:(1)使用超滑硬导丝Pilot150/200;(2)优先使用Knuckle技术;(3)使用Guidezilla;(4)部分病变需要旋磨;(5)钙化病变小心使用缠绕型导丝。

高效应用反向CART技术需要控制假腔范围,基本要点包括:(1)加强指引导管支撑力;(2)正逆向合理使用Knuckle技术;(3)使用小球囊(2.0 mm)扩张;(4)选择逆向使用操控性好、穿透力强的导丝;(5)使用Guidezilla导管。

总 结

综上所述,应对反向CART技术困境时,需注意:(1)反向CART技术是逆向PCI通过CTO的主要方法;(2)高效应用反向CART技术,应做好正向准备;(3)Knuckle技术可以解决血管路径不明确和钙化问题;(4)Guidezilla可以缩短逆向通过的距离;(5)尽量限制内膜下植入支架的范围,以避免损伤分支;(6)特殊情况下需要IVUS指导。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