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綜述)從“地攤貨”到“上貨架”:代表建言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題:從“地攤貨”到“上貨架”:代表建言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堅持發展實體經濟、減稅減費、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釋放出爲企業“鬆綁”、助力“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強烈信號,業界直言“製造業的春天來了”。

“以前我們的鑽頭、工具在國外是當地攤貨賣的,現在真正上了貨架。”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天工集團董事長朱小坤如是描述“中國製造”近年取得的進步,“以前誰會對你反傾銷?你的技術、品質不足以抗衡,別人無所謂,而現在已經平分秋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釋放出爲企業“鬆綁”、助力“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強烈信號 (圖爲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加快製造業轉型進程,進步很大。中國在一些重要科技材料、芯片、智能技術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還有距離,但一時落後並不可怕。該公司通過4年創新研發,顛覆了原來的光纖材料技術,實現與最先進的美國技術同步。

已取得的進步,加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一系列針對中國製造的“強心劑”,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直言,“製造業的春天來了,我可以大膽的說,下一個風口應該是製造業。”

“中國製造”如何把握“春天”的機遇再出發,實現靚麗轉身?創新,成爲企業家代表們建言獻策中的高頻詞。

王連春說,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是發展大浪潮,不加大創新投入,不可能有未來。他舉例說,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自動化率達到97%以上,生產的汽車產品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努力,發展互聯網汽車。

王連春表示,製造業企業只有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重視研發人才集聚,進一步搞活創新機制,建設好創新載體,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3月9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爲中國製造業支出“四招”——“創新、質量、設計、互聯網+”。他認爲,質量和創新同樣重要,要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中國製造”才能去掉山寨、比較低級的形象。

弘揚工匠精神,人才至關重要。“讓更多一線工人成爲技術工人,讓更多技術工人成爲工匠,對‘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尤爲重要。”全國人大代表、一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塗裝車間操作技工黃波說,建議各級政府加大一線工人技能培訓,制定符合現代製造企業實際的工匠培養計劃。

“中國的企業還要吸納國際人才爲我所用。”崔根良認爲,在加大人才培育和激勵機制的同時,中國企業還要瞄準全球人才資源配置。

“中國製造”需要更多樣化的支持。江蘇是中國製造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崑山市委書記、市長杜小剛坦言,單個企業的製造水平和研發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間。當地每年拿出20億元人民幣引導支持企業產業升級,但單靠地方政府的力量還不夠,呼籲國家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在企業技改方面提供更多低息、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支持。(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