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初心,向實而生!博金貸出席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未來論壇

爲了探討行業在變革中的朝向,謀求行業新的發展之道,12月21日,由網貸天眼主辦的“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未來論壇”在北京千禧大酒店順利舉辦。

此次論壇以“潮起初心 向實而生”爲主題,邀請行業的嘉賓、專家學者、媒體等齊聚一堂,圍繞“合規”、“智能”、“普惠”三大關鍵詞展開精彩討論。活動當天網貸天眼合夥人、副總裁李光耀隆重發布《網貸天眼2018互聯網金融年報》,其中包括《2018年網貸行業報告》《2018年P2P網貸監管報告》《2018年P2P合規報告》等十多個報告,從多維度系統分析2018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活動最後,主辦方驚喜揭祕年度評選獲獎名單,博金貸憑藉在合規、產品、品牌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榮膺“2018年最具發展潛力互聯網金融企業”獎。

潮起初心,向實而生!博金貸出席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未來論壇

合規發展,任重而道遠

行業發展之初魚龍混雜、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遺留,導致後來雷潮集中爆發。2018年伊始,各大互金平臺都處在備案衝刺階段,直至年末合規檢查依然是現階段互金平臺的工作重點,更是監管對互金平臺實施監督管理的手段。合規之路無疑曲折,卻是平臺穩定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今年8月全國P2P網貸整治辦下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簡稱“108條”),對網貸平臺的運營做出了明確要求,合規成爲各大平臺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18年10月25日,有媒體數據(零壹財經)顯示,已提交合規自查報告、且仍在運營的平臺有432家(包含部分逾期或暫停運營的18家平臺),僅佔行業運營平臺總數的29.9%。

從數據可以看出,最終進入備案的平臺數量不會很多。對於已經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備案未落定之前,每位參與者頭上都懸了一個問號。博金貸副總鄔磊認爲,“完成備案工作只是合規進程的開始,合規對平臺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應貫穿於行業發展的始終。”

智能科技如何賦能金融?

近年來,隨着科技的突飛猛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金融業的各個細分領域,智能信貸、智能投資顧問等創新的金融服務方式不斷湧現,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互聯網金融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在要告別互聯網金融時代,進入金融科技的時代”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如是說。金融與科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怎樣融合才能讓金融服務的應用延伸到更多的地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質是迴歸本源,並找到金融和科技的內在價值點,使金融和科技真正的融合,而不是簡單的‘金融+科技’”

從發展層面來看,新技術應用推動金融行業向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和智能金融等方向轉型發展,而新金融模式又衍生出在營銷、風控和客服等多個領域的一系列新需求,要求新的技術創新來滿足。對此博金貸副總經理鄔磊感受頗深,他表示“數字化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大數據等技術支持能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企業只有不斷地科技創新,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我們企業自身來看,智能科技賦能使金融更加觸手可及。”

潮起初心,向實而生!博金貸出席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未來論壇

普惠金融發展新思考

金融的本質是普惠,而普惠金融更多體現在服務小微用戶。傳統金融對小微企業的風險狀況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審覈成本過高,造成小微企業長期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互聯網金融則恰好可以緩解這一難題。在新金融時代,賦能實體經濟、迴歸普惠金融本質成爲新金融行業關注焦點,也是新金融行業的長遠發展之道。

作爲企業,博金貸始終牢記普惠使命,着重思考怎樣圍繞小微客戶不斷發展階段的動態化需求,提供不斷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近年來不斷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爲風控提供多重維度,規避隱蔽的行業交叉風險,同時提供貸後預警機制,進行智能貸後管理。自主研發的縣域產業金融投放大數據基礎管理系統可以對全國每個省市縣區域全部企業數據分析,剖析縣域產業特徵分佈,解構金融風險特質,以嚴格的標準挖掘安全的信貸客戶,勾勒出立體用戶畫像,通過產品標準可以對客戶定級、特點等匹配出不同信貸產品,最終選出優質客戶提供借貸服務,已經能夠達到批量獲客的目的,大大節省了人工審覈成本,提高效率,爲普惠金融提供更加堅實的技術基礎。

此次博金貸能夠榮膺“2018年最具發展潛力互聯網金融企業”獎,是行業和廣大用戶對博金貸以往的肯定和鼓勵,今後博金貸將更加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致力於成爲一家一流的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助力小微經濟騰飛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