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这几年颇为关心这一类问题,因为他们也正在面临这样的处境,社会发展到一定地步,中层阶级开始寻找出路,阶级分化愈发严重,本来应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年轻人,开始逃离现实,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态度、消费欲等全面下降——这是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对于“下流社会”里的人的定义。坦白说,在成为三和大神之前,这些年轻人都曾努力过,他们有的考上大学前来打工凑学费,有的是来深圳寻觅新生活,但来到三和市场却发现这个世界全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 Part 01

「 听说,下流社会来了?

前段时间我再看网盘,发现自己收藏的一部纪录片挂掉了。

这部上线于2018年5月的纪录片,由日本NHK这个知名“亲中”电视台牵线制作,他们来到了“北上广深”之一的深圳,却端起镜头对准了繁华背后,深圳市中心以北十公里的地方——三和人才市场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每天,无数抱着希望来深圳闯荡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聚集于此,又有无数失望而归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疲惫离去。

一栋破旧人才市场大楼,如同心脏,源源供给周遭一切的运转:地下赌场、黑网吧、几十块一天的家庭旅馆、色情发廊、黑中介......以及那些一百块钱卖掉身份证而走不出三和的“三和大神”。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或许你对这个信奉着“干一天,玩三天”的群体早有耳闻,要说断舍离、低欲望、丁克这些在一线城市活跃的概念,三和大神们才是坚定地实践者。

他们不上班、不结婚、不买房,一天可以只吃一顿饭。两块钱的水,四块钱的面,五块钱一晚的网吧,组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他们说:“三和很神奇,我恨它,但终究还是离不开。”

为什么?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坦白说,在成为三和大神之前,这些年轻人都曾努力过,他们有的考上大学前来打工凑学费,有的是来深圳寻觅新生活,但来到三和市场却发现这个世界全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

被黑中介欺骗,被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着,进入工厂贪黑起早全年无休,生病了没有医保,赚了钱买不起房,堪堪维持深圳的高消费,他们在这个地方没有朋友没有家人,生活像死水一滩看不到未来——做三和大神,至少是一种“我选择”的一种人生。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聚集在深圳的三和大神是少数派,但精神上的三和大神们,真的少吗?多少人是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人生,又有多少人身处精神牢笼。

日本这几年颇为关心这一类问题,因为他们也正在面临这样的处境,社会发展到一定地步,中层阶级开始寻找出路,阶级分化愈发严重,本来应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年轻人,开始逃离现实,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态度、消费欲等全面下降——这是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对于“下流社会”里的人的定义。

除开阶级身份,在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三观上,下流社会的青年和三和大神们有着出奇的一致。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何为下流?这不是汉语里的贬义词,它是一个动词,是这个社会正在呈现往下流动的趋势,NHK记者问过三和大神的问题,同样可以拿来问今天的我们:

“你有没有想过老了怎么办?”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是什么样子?”

“你觉得自己的命运能改变吗?”

......

我们,有答案吗?

/ Part 02

「 “我对人生已经没什么热情了”

三浦展在书里列出了“下流指数”的12个特征:

1.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龄的10倍(日本的标准,在中国可以认为年收入不足自己的年龄)

2.不考虑将来的事,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3.觉得人应该活出自己的色彩

4.期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想违心的虚度此生

5.事事嫌麻烦,生活不规整、不修边幅

6.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

7.生性朴实,不喜欢显眼、不出众

8.服饰不追逐流行而是展示自我风格

9.觉得做饭吃饭时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10.经常吃零食与快餐

11.呆在家中玩一整天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会厌倦

12.未婚(男性33岁,女性30)

坦白说,以上12条我中了6条,按照指标,也算一名合格的“下流青年”了。

我认为人应该活出自己的色彩,我期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喜欢一个人独处,我喜欢穿精心搭配的衣服,我经常吃零食快餐,同时,我也可以在休息日一整天的上网.....这些不是普遍人的心态吗?

三浦展在书里写道:“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是一道人生咒语。”

这句话不难理解,毕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也就意味着谁还想早起上班,谁还想和讨厌的人虚与委蛇,谁还想一次次的受挫失败,生活打压你,躺平任嘲不就完了——这正是三和大神们的思想精髓,什么理想,什么责任,什么努力,都与我何干?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NHK在三和大神的纪录片中,曾专门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外来打工者,陈用发。

他在三和人才市场附近经营一家早餐店,空荡荡的右袖,源自于年轻时的严重工伤。

不同于很多三和大神都是80后90后,陈用发的年纪稍长,他赶上了中国最飞速发展的时代,那时打工还是一个新鲜事,不少年轻人南下深圳掘金,陈用发也是其中之一,因而你能在他身上看到老一辈那种极其能吃苦的精神。

他在断手后也不曾放弃自己的人生,而是用赔偿金开了一间小店,娶了妻子组建家庭,如今正面临着女儿要上小学但是他们没有户口和房子的困境,即便是这样,陈用发也没有自暴自弃,他冷静的计划着,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同时他也对着镜头发出疑问: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样?”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频繁跳槽的90后,即将面临中年危机的80后,我们都从物质丰富的年代走过来,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而当我们进入社会,却赶上最白热化的竞争环境。

从“丧”到“佛系”,这意味着社会已经完成了它的洗牌,蛋糕只有那么大,所有人都要护着自己手上那一份,上升渠道越来越狭窄,我们被固定在自己出生时的阶级,上不去,但,我们下的来——这便是下流社会出现的趋势。

在这我并非贩卖焦虑,就像三浦展写就这本《下流社会》的初衷,旨在揭示今天的社会动向,看到那些我们“身在此山”而看不到的真相。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现在早已不是陈用发那个努力就能掘到金的时代,况且陈用发的努力,也堪堪供养起自己一家,什么户口房子,都还是奢求。

三和大神们也好,生活在各个城市的外来者也罢,今天找一份工作,买一套房子的困难,更甚于陈用发的年代,我们努力工作往往也只养得活自己,最可怕的是,还有一部分人出生的起点,都是你达不到的终点。

那么努力还有什么用?梦想还有什么用?

/ Part 03

「 有时该努力的,是这个世界

我很喜欢的一部韩剧,名为《机智的监狱生活》,其中有一个叫金珉成的囚犯,我尤为印象深刻。

他是一位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家境贫寒,为了生存在一家包吃包住的工地上打工,白天努力赚钱,晚上努力学习,一天只睡5个小时的努力着,而就在某一天晚上,他的老板让他开工地的车去送钱包,因为疲劳驾驶撞到行人,金珉成没有钱付保释金而入狱。

在狱中他反思过,认为都是自己的错,如果更努力一点,如果早点考上了公务员,那这些事都不会发生。

男主角先是说他:“你应该更努力啊,更狠心、再尽全力一些,从凌晨开始工作,做5个兼职,也别吃饭了,为什么要吃饭,睡觉睡3个小时不就行了,不吃饭不睡觉,一年365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而话锋一转,男主角说道: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机智的监狱生活》(슬기로운 감빵생활)

《下流社会》中有一段话,我觉得十分匹配以上的台词,作者写道:

“当整个社会形成一股上升气流时,即使个人缺少上升意欲,也可以在不知不觉间随大气流一起上升,而当整个社会不再处于上升期时,只有上升意欲极其强烈、并且拥有一定能力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升,不具备上述动力的人便只有跌落了。”

是啊,有时需要努力的明明是这个世界才对,但我始终认为,要说出这句话的前提,是你已经足够足够努力了。

就像陈用发,就像为了凑学费而沦落到三和大神地步的陈勇......

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的社会:年轻人为什么对未来没有信心?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人材市场~中国・日给1500円の若者たち~)

日本的社会结构其实与我们有诸多相似之处,《下流社会》描述的状况,是日本那些曾经出身中产的年轻人渐渐流入下层,而这背后有多少原因是因为吃不了苦担不起责任,又有多少原因是因为努力换来的是碰壁?

中国的年轻人亦如此,一丁点的挫折,就足以让我们深信“逃避可耻但有用”,但只有一次的人生啊,我们真的要这么“舒服”的过下去吗?

我想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都将有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