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很多人到網上購物,會先看看賣家的成交量和買家的評價,並以此作爲是否下單的依據。然而,如果商品成交和買家評價有“水分”,可就不靠譜了。近日,有讀者撥打本報熱線962000反映稱,來自全國各地的“刷手”在不同網絡平臺上爲名爲“財到”的建材品牌“刷單”,即商家請“刷手”扮作顧客,“下單”後不發包裹也不用簽收,公司返還本金和所謂“佣金”。然而,有“刷手”稱,大概從10月開始,押款和佣金都沒有如期打回自己的賬戶。警方表示,“財到”的持有者合肥美泊爾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正在調查。

刷手刷單墊款後收不回錢 警方:負責人涉嫌非法吸儲刷手刷單墊款後收不回錢 警方:負責人涉嫌非法吸儲

“刷單羣”公告中發佈的一些“任務”。

誘人 “零門檻高回報”,輕鬆賺錢?

“打開網頁,動動手指,佣金到手。”在上海從事電商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2014 年,他經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QQ 羣,“在這個羣裏,人人都可以成爲‘刷手’,沒有任何門檻。”

王先生介紹稱,這個900 人左右的QQ羣是爲合肥美泊爾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泊爾公司”)在網絡平臺上“刷單”而運營的,“羣裏有運營,有財務,有負責培訓的,還有很多我們這樣的刷單員。”

記者從該羣公告中看到,“某平臺任務,押款15 天佣金0.8%;押款21 天佣金1.2%;押款28 天佣金1.6%。企業店、C 店任務,押款15天佣金1.2%;押款21 天佣金1.8%;押款28 天佣金2.4% 。拉人可返0.2%。”

“很多上班族都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刷單,想着能賺一點錢。”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此前也擔心“刷單”存在風險,向公司人員確認過運營狀況,“當時覺得比較靠譜,而且剛開始是公司先給‘刷手’打錢,再由‘刷手’付款,放心一些。”

套路 “任務書”教流程,還要對暗號

雖然“刷單”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據“刷手”介紹,他們“刷單”也有流程和套路。

記者從一份“刷手”們的“任務書”中看到,該店在某些平臺上的“刷單返傭”操作流程爲:打開網站首頁搜索-選擇商品貨比三家-進店瀏覽選購-與客服聊天-加購付款。山東的潘先生介紹說,首先進首頁搜索“油漆門”“木門”等,再貨比三家,“找到財到旗艦店(美泊爾公司網店)的某些款式後進店,頁面從上到下瀏覽,找到要拍的寶貝,每款瀏覽2 分鐘左右,看得差不多了就找客服聊天。”潘先生說,和客服聊天還要“對暗號”——你好——後面加任意兩個表情。“聊了有2 頁的聊天記錄,就加到購物車裏,一般次日付款。”

潘先生介紹,“任務書”中還告知了一些與客服聊天的用語。“我們填寫真實地址和姓名電話,但是不發包裹,也不用簽收。”他說,一套流程下來,最後在返傭登記地址上填寫信息,然後根據期限,“公司將押款和佣金打回我們的銀行賬戶。”

“應該是擔心被平臺認定爲惡意虛假刷單,纔會有這些嚴密的流程。”郭女士介紹,有些平臺上甚至不需要瀏覽網頁,只要掃一掃運營人員發送的二維碼,就能直接掃碼付款。

入坑 從小單到大單,最終錢被“套”

王先生稱,然而,2015年左右開始,流程變爲先由“刷手”墊付,再由公司返還。“之前基本都是按時返還的,到現在我已經刷了七八十單,一般15 天左右就會返還本金和利息。”他說,從今年10 月開始,自己“刷”出去的近13 萬元至今都未打回賬戶。

“我刷了一年多小單,才放心投了大單。”同樣在上海做電商的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對“刷單”有一定了解,去年7 月份左右經朋友介紹,她接觸到“財到”。考慮到有實體店鋪,楊女士開始在各平臺的店鋪“刷單”。“一開始只投兩三千元。”楊女士表示,自己比較慎重,“試水”一年後,她陸續加大刷單額,1 萬、2 萬……也如期拿到了佣金。今年5 月份左右,楊女士的親戚將30 萬元的養老錢都投了進去,可到現在也沒了下文。

“不同的平臺佣金不同,最低的押款15 天能拿0.8%的佣金。”浙江的郭女士2015 年經朋友介紹進入該羣,她稱,羣裏有不少像她一樣的寶媽。“之前我一年只刷一兩單,今年4 月開始,五六個羣裏的運營催問我要不要刷單,我就連着刷了3 單。”郭女士說,她10 月有兩單沒有退款,共10多萬元。

美泊爾公司有員工稱,自己也被“套”去了“刷單”的錢。一名運營助理稱,不僅部分員工“刷單”的三四十萬元沒有退回,而且3 個月以來員工工資都沒有發。

刷手刷單墊款後收不回錢 警方:負責人涉嫌非法吸儲

24日下午,記者探訪美泊爾公司。

進展 涉嫌非法吸儲,警方介入調查

“之前都是正常退還墊付的賬款和佣金,10 月份開始不對勁了。”郭女士說,她10 月11 日因沒有及時到賬向運營人員詢問情況,但對方以各種理由推脫,“當時羣裏也有很多人詢問,他們說‘雙十一’要備貨,需要一筆資金,先用‘刷單’的錢墊着,緩幾天再返還。”可讓郭女士沒想到的是,當她11 月20 日再次詢問時,自己就被踢出了QQ羣。

潘先生告訴記者,他和一些“被套”的“刷手”也去了美泊爾公司尋求解決,但老闆說沒錢,“11 月中旬在返款計劃裏稱11 月底開始回款,但是一直推脫沒有執行。”

“公司在有的網絡平臺上的店鋪已經關門了,只有少數員工在公司辦公。”美泊爾公司一名運營助理告訴記者,員工和“刷手”都很擔心掏出去的錢“有去無回”。

24 日下午,記者來到美泊爾公司,看見員工較少。一名自稱“人事行政”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具體情況,相關負責人並不在公司;記者在前臺嘗試聯繫負責人,對方表示需要提前預約。

記者昨天下午聯繫了該公司進駐的幾個網絡平臺,有平臺表示正在進行調查覈實,拒絕“刷單”行爲,如果發現將嚴肅處理,同時建議進行協商或報警處理。

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經偵大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到反映後已展開立案偵查工作,並表示該公司負責人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接下來將進一步調查覈實。

昨晚記者發稿前,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發現,合肥美泊爾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爲2011年6月,被標註“該企業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攝影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