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潛艇、常規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護衛艇和直升機、水上飛機、偵察機、殲擊戰鬥機、殲擊轟炸機組成的艦艇、飛機編隊依次通過海上觀摩主席臺,接受江澤民主席的檢閱,人民海軍充分展示了嚴整的陣容和嶄新的風貌。4月23日青島多國海上閱兵,不僅是爲了展示我國海軍實力、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讓廣大人民羣衆關注海軍、關注海洋,而且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海上閱兵也成爲了各國海軍增強交流與信任的平臺。

文章摘自:大地,作者:李大光。

“觀兵以威諸侯”。閱兵自古就是展示國力、激發信心的儀式。4月23日青島多國海上閱兵,不僅是爲了展示我國海軍實力、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讓廣大人民羣衆關注海軍、關注海洋,而且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海上閱兵也成爲了各國海軍增強交流與信任的平臺。

毛主席爲何會缺席1957年海上大閱兵

毛主席視察海軍

說到海上閱兵,無論古今還是中外都有海上閱兵的傳統。

海上閱兵的起源與發展

海上閱兵和陸上閱兵是有區別的,陸上閱兵弄一個練兵場就可以進行演練,而海上閱兵要求很高,沒有演兵場,必須在海岸上閱,但是海岸又很淺,大船容易擱淺,所以又必須在稍微深的地方。

海上閱兵古代稱之爲“觀艦節”,它是世界各國海軍的盛事。過去舉行“觀艦式”通常是戰爭爆發前的預警信號,或者是爲了展示力量。

世界上最早的海上閱兵可以追溯到1342年,距今已600多年,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對英國艦隊進行了首次檢閱。從此,海上閱兵逐漸在各國海軍中風靡開來。

自從15世紀以來,英國的歷代君主便一直在位於懷特島和英格蘭漢普郡之間的索倫特海峽舉行隆重的海上閱兵儀式。世界上最壯觀的海上閱兵場面,也是英國舉行的。那是一戰前丘吉爾作爲海軍大臣時所舉行的盛大海上大閱兵,當時英國幾乎所有無畏艦、巡洋艦同時出動,綿延近百海里,全球爲之震驚。

近年來,邀請外國軍艦參加本國海上閱兵,是很多國家海軍的流行做法。英國從19世紀開始就不斷邀請鄰近的法國等國家海軍參加本國的海上閱兵。2005年6月,近40個國家的上百艘船隻在英國參加主題海上閱兵式,這是本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中國海軍艦艇也受邀參加了這次國際觀艦式。

1957年,驅逐艦大隊的“四大金剛”

新中國第一次海上閱兵是在慶祝建軍30年的1957年舉行的。1957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慶祝建軍30週年籌備會上,中央軍委作出決定:8月在青島舉行海上閱兵式。成軍僅八年的人民海軍第一次以水兵徒步方陣之外的形式接受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檢閱。而青島則以這樣一種榮耀的方式走進了人民海軍的歷史。

爲了迎接海上大閱兵,青島海軍基地幾乎進行了總動員。毫無疑問,在海上閱兵中擔當主角的是第一驅逐艦大隊的“四大金剛”。這“四大金剛”分別是“鞍山”號(舷號101)、“撫順”號(舷號102)、“長春”號(舷號103)和“太原”號(舷號104)。當時這四艘驅逐艦是人民海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主力艦隻。它們是1953年黨中央從極爲緊張的國防經費中撥出2億盧布專款從蘇聯訂購的。1954年和1955年,四艘驅逐艦相繼交付人民海軍,它們組成第一驅逐艦支隊,基地就在青島。爲全面直觀地展示海軍實力,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還率領我國自行裝配的護衛艦“昆明”號和另一艘軍艦由上海趕來參加閱兵。海軍總司令肖勁光與青島基地司令部一起研究擬定了閱兵方案,青島基地司令員馬忠全少將被任命爲閱兵總指揮。

7月17日,海軍兵力海上檢閱計劃在青島基地正式部署實施。青島基地首長和各編隊領導聽說毛主席要來檢閱部隊,都異常興奮。7月24日、29日,部隊先後進行了兩次預演,反覆修改、完善閱兵計劃。根據氣象條件,毛主席檢閱部隊的時間定在8月4日進行。爲確保萬無一失,8月1日上午,肖勁光又按照檢閱預案,分別在陸上、海上進行了演練。8月4日,一直期待着能檢閱新中國海上力量的毛澤東主席卻沒有出現在青島基地的碼頭上。代替他的是周恩來總理。於是,1957年的青島海上大閱兵成爲少見的國家元首缺席的檢閱禮。時任海軍副司令的劉道生將軍後來回憶到:“閱兵前,我跟肖勁光司令員去向主席彙報工作。不知毛主席從炎熱的南京來不適應青島的陰雨氣候,還是游泳時着了涼,結果感冒了,頭暈、噁心、咳嗽。中央考慮毛主席的身體狀況,怕主席在海上檢閱中再受海風的侵襲病情加重,因此,委託周總理代表毛主席和黨中央檢閱人民海軍。”

8月4日早晨,肖勁光大將起得格外早。由青島海軍基地組成的軍官隊伍已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碼頭上。9時許,肖勁光陪同周總理來到了海軍碼頭,隨同前來的還有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烏蘭夫、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鼎丞、公安部部長羅瑞卿,以及總參謀長韓先楚、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等解放軍高級將領。總理來到海軍碼頭後,馬忠全向周恩來報告並請總理檢閱軍官隊伍。這時樂隊高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海軍駐青部隊、機關、軍校的官兵們排成莊嚴整齊的隊形接受檢閱,“總理好!”的問候聲響徹雲霄。檢閱完軍官方隊,周總理等登上一艘木殼魚雷快艇駛出大港。此時,膠州灣海面上,一艘艘艦艇和潛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所有艦艇全部滿旗致敬,指戰員列隊立正,接受總理的檢閱。周總理隨後登上了旗艦“鞍山”號。海上分列式正式開始:兩架水上飛機從旗艦右側滑翔而起,並搖擺着機翼向總理致敬。接着,潛艇編隊、獵潛艇編隊、快速炮艇編隊、魚雷快艇編隊依次駛過,海軍航空兵的殲擊機羣和轟炸機編隊越過上空。最後,又進行了潛艇表演和航空兵跳傘表演。海上閱兵式歷時兩個多小時圓滿結束。得知海上閱兵大獲成功,毛主席心情大悅,臨時接見了青島基地大尉以上全體軍官,並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1957年的海上大閱兵,不僅是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對人民海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階段性成果的檢驗,更是中國海上力量的一次宣示。它宣告了中國正式結束了百年有海無防的歷史,宣告一支全新的,將改變世界海洋實力版圖的艦隊出現在了西太平洋的海面上。

1995年,“哈爾濱”號打出旗語“祖國萬歲”

1995年10月19日,人民海軍北海艦隊在黃海某海域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並舉行了盛大的海上閱兵式。上午9點30分,一艘艘新型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編隊、潛艇編隊迅即駛入演習海域。一時間,天空戰鷹呼嘯,水上戰艦馳騁,水下“蛟龍”倒海,導彈騰飛,火炮轟鳴,魚雷齊射;海面水柱沖天,煙幕騰騰。電子戰貫穿了演習的全過程,艦機協同、編隊協同,艦空對抗、潛艦對抗,登陸作戰,一場高技術現代海戰的縮影呈現在中央軍委領導面前。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副主席劉華清、張震、張萬年、遲浩田等領導在觀看完演習後,參加了海上分列式檢閱。核潛艇、常規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護衛艇和直升機、水上飛機、偵察機、殲擊戰鬥機、殲擊轟炸機組成的艦艇、飛機編隊依次通過海上觀摩主席臺,接受江澤民主席的檢閱,人民海軍充分展示了嚴整的陣容和嶄新的風貌。

1995年黃海聯合演習以及海上閱兵式不僅是中國海軍向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彙報演出,更是中國海上力量轉型的里程碑。其中尤以旗艦“哈爾濱”號的出場意義最爲深遠。“哈爾濱”號是人民海軍第一代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戰艦,它的出現標誌着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建立一支與大國地位、大國形象相稱的海上軍事力量,而不僅僅滿足於依靠潛艇形成的局部領域的非對稱優勢。1995年10月的那個上午,“哈爾濱”號打出的旗語“祖國萬歲”絕不僅僅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蘊含着強烈自豪感以及對未來滿懷期望的宣示。

(作者單位是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研究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