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卫生资格考试仅剩15天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护师考试基础学必背考点,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一、输液时静脉炎

1、临床表现: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病人感到灼热、疼痛,有时伴有全身发热症状。

2、原因: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液,或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引起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的无菌操作不严引起静脉的感染。

3、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刺激为原则。

(1)严格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延长使用时间。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可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等外敷。

(4)超短波理疗。

(5)合并全身感染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二、输液时急性水肿

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有泡沫样血痰自口鼻涌出,肺部听诊可闻及大量湿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2、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老年人、儿童尤为重要。

(2)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3)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4)给与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乙醇有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及缺氧状态。

(5)按医嘱给予血管扩张剂、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以阻断静脉血流,每隔5~10min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缓解肺水肿症状。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三、输液的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升高至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体温可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高达40℃以上,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2、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2)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液,立即与医生联系。

(3)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4)对症处理寒战时可增加盖被、用热水袋保暖或给热饮料;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或根据医嘱给予药物。

(5)遵医嘱给与抗过敏或激素治疗。

(6)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必要时送检,查找原因。

四、脑梗塞护理常规

1、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头部禁用冰袋。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的发生。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对意识清楚者,定时翻身拍背,同时鼓励病人咳嗽,预防肺炎的发生。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维生素。不能进食者,应及早鼻饲饮食。做好口腔清洁护理,每日两次。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

3、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如血压偏低,则应通知医师处理。

5、做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对瘫肢按摩和被动运动。尽早帮助失语病人进行语言机能训练。

6、出院时劝忌烟酒,吃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指导做瘫肢按摩及被动运动,坚持语言机能训练。

五、输液时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

2、原因:由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或加压输液;连续输液添加液体不及时等原因引起;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致空气进入血管内,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进入静脉,随血循环到达右心房、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可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进入肺小动脉,最后经肺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在右心室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导致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引起病人死亡。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气体,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专人守护,以防发生空气栓塞。

(2)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减轻恐惧感。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有利于气体向上漂移至右心室的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搏动,将空气与血液混为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肺栓塞。

(3)给与高流量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六、罗伊的适应模式

罗伊(Roy)的适应模式强调围绕人的适应性行为实施护理活动,从而达到促进人的适应性反应,帮助恢复健康的目的。

罗伊对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1、人:一个有生命的适应系统,持续与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适应性反应维持系统的完整、平衡与稳定。人作为护理对象,通过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调节来维持其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四个方面的平衡。

2、健康:人处于一种完整的、能对改变持续进行适应性反应的状态和过程。适应性反应是促进人身心健康的过程;当人应对无效时会导致疾病发生,即无效性反应。

3、环境:所有围绕并作用于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总和。环境中对人产生影响的刺激可分为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主要刺激指人直接面对的、可观察到的、需立即进行适应的刺激;相关刺激指能对当时主要刺激所致行为产生影响的所有内、外刺激;固有刺激指原有的、构成本人特性的、能对行为发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

4、护理:采取措施控制作用于人的各种刺激,以促进入的适应性反应,提高人的适应能力。

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重点在于人的适应性。她认为护理程序是通过以下6个步骤进行的:

(1)一级评估:又称行为评估。即护士收集病人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等四方面行为的资料,判断其行为是否为适应性反应。

(2)二级评估:又称影响因素评估。收集作用于病人的各种刺激的资料,识别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

(3)提出护理诊断。

(4)制定护理目标。

(5)选择和实施护理措施。

(6)评价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

点击

“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