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回撤阶段解放军损失很大,甚至超过了进攻阶段的论调在坊间广为流传。

  事实上:只有广西方向高平战区,50军150师448团的一个加强营,因为指挥错误打了败仗,其余部队的回撤很顺利。大部分战区的越军经过我军前两个阶段的打击,士气低落、部队残破,根本无力组织大的反击,对于我军的回撤行动,要么是“礼送出境”,要么是营以下规模的尾追,并未对我军形成实质性威胁。

  哪怕是越军最早成立的六大主力师中的304师和325师从柬埔寨紧急北援,到达谅山地区后,也未敢对我实施反击。55军为了打敌反扑,在扣马山一线专门等了3天,结果也没有发现越军有追上来的迹象,于是从11日零时起继续回撤,至12日6时前,全部撤回国内。

  也就是说,回撤阶段除了448团这个特例之外,我军再无吃亏的情况,所谓损失很大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以偏概全。448团2营此次损失的大致情况是:

  1979年3月12日,在广西方向参战的50军150师448团奉命从班英地区向北回撤。团和师主张全团一起走大路,但是军驻师工作组却要求2营去走小路顺便执行搜剿任务,所谓“搂草打兔子”。

  结果2营在那嘎及其以北地区夜间行动时,遭到越军阻击。不幸的是,带队的副团长胡庆忠战斗一开始就牺牲了,剩下的副政委龙德昶、副参谋长付培德未能切实掌握住部队,造成各分队失去指挥,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境地。

  团主力这边听到枪声大作,知道大事不好,出现了最坏的情况。遂请示全团回援,师同意,军工作组否决,无奈之下只派了1连和8连去接应,结果全部损失。448团这次失败,是整个十年对越作战最大的失利,共有542人失散(被俘回归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支。

  当时团主力和2营的直线距离并不远,苦在隔了一座大山。战后总结,军事科学院宋老头拿着放大镜看着一比五万的地图,说,离得这么近,怎么……。旁边的人赶紧说,请老首长看清楚些,那是一条加粗的等高线。宋老头这才不吭气了。

  总而言之,在情况不明的地区让一个分队孤军行动,又没有采取有力的救援措施,是448团2营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本责任在军工作组。战后处理:两个副军长一个降职(一说撤职),一个调离,副政委党内警告。

  其中1连建制较为完整的损失,而且还是在经过支委会讨论之后决定放下武器的。支部书记、指导员冯增敏先是以梦诱导,说什么他梦到知难而进,死,知难而退,生;然后又说听大伙儿的意见。支部副书记、连长李和平先是主张打到底,后来又改称听指导员的,听大家伙的。

  8连副连长王立新表现极为英勇,他枪毙了上来劝降的叛徒,带领一排的战友战斗到最后一刻。全排除了两名重伤员外,全部牺牲。战后,50军给王立新追记了一等功。

相关文章